返回栏目
首页推荐阅读 • 正文

论微媒体中的品牌传播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微信、微博、微视频等一系列微型媒体,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而且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和活力。很多品牌将自己的品牌文化、品牌价值和品牌内涵用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通过微媒体呈献给消费者,为品牌的传播带来了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微媒体的发展现状,阐述微媒体平台在品牌传播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对品牌传播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微媒体 品牌传播 影响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快节奏、多元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每个人都扮演着多元化的角色,人们闲暇的时间都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的,传统媒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在最短时间获取最多信息的需求。微媒体的出现很好地将人们碎片化的时间利用了起来,凭借其快速、便捷的特点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微媒体的兴盛和快速发展,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微媒体的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媒体随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目前,我们广泛使用的微媒体主要是微博和微信。微媒体和电视广播等这类传统媒体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媒体形式的角度来看,微媒体是一种依赖于互联网的新型媒体形式,是由大量独立的网络发布点构成的传播结构。其次,从传播特性的角度来看,“微”是微媒体最主要的传播特点,这也是将其与其他媒体形式区分开来的重要关键因素。
  近年来,微媒体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大大超过了传统媒体的发展。根据CNNIC于2019年2月发布的第42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达到8.29亿,普及率为59.6%。报告指出,目前我国手机网民的规模正不断扩大,2018年达到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同时,微信团队和微博团队发布的相关数据也显示,2018年每天有10.1亿用户登录微信,日发送微信消息数量超过450亿条,和2017年相比增长了18%。2018年微博用户达到了3.37亿,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3456万,占互联网用户总人数的42.3%。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微媒体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其强大的传播效率和传播速度成为人们青睐的传播方式。
  微媒体在品牌传播中的优势
  1.微媒体具有及时性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高,品牌商需要及时地更新产品的性能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很多品牌商在对产品做出常态化的更新时往往不会进行大肆宣传,这就导致消费者无法通过传统的电视广告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而微媒体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局限。很多时候品牌商会及时地通过其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将产品的最新动态发布出来,来满足消费者对新型产品的好奇心。同样,品牌商也通过消费者的评论和留言及时地了解到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和要求,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及时对产品的性能做出调整,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微媒体具有互动性
  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具有评论的功能,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些方式与品牌商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品牌商会定期与一部分博主和微信公众号进行合作,首先把自己的产品介绍给这些知名博主和公众号,他们在使用过后会对这些产品的性能作出评价,然后将自己的评价分享给自己的粉丝,粉丝通过与这些博主和公众号的互动了解到这些产品并进行购买。品牌商通过这些博主和公众号的进一步宣传,进一步推广了自己的产品,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
  3.微媒体具有共享性
  品牌商通过微媒体将产品的信息分享给粉丝完成首次传播,粉丝又会通过多次转发将信息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完成再次传播。微媒体的共享性不但提高了该品牌的知名度,也扩大了该品牌的传播范围,为该品牌带来了更多的消费者。
  微媒体在品牌传播中的劣势
  1.承载信息量较小
  微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比较少。比如微博有明确的规定,每条微博不能超过140个字,这就导致品牌商很难一次性将产品的全部信息描述出来,消费者通过简短的介绍对产品进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也很困难。为了吸引消费者,品牌商通常还会在文字的基础上添加照片或是视频,但是消费者大多数都使用移动客户端,移动客户端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消费者对图片和视频的浏览,这些限制往往会阻碍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削弱了品牌传播的效果。
  2.冗余信息过多
  人们每天可能会接触到成百上千的信息,但是真正有效、有价值的信息却少之又少。比如说微博每天都有很多被不断重复更新的信息,这些对人们都是毫无价值的,但人们常常会因为这些无效的信息而忽略了有效的信息。品牌商每天在微媒体平台上发出的有效信息经常会被这些无效信息埋没,这就影响了产品信息的进一步传播,影响品牌进一步传播。
  3.频发广告易出现限流现象
  微博、微信被限流这一现象是品牌传播面临的又一挑战。随着微博、微信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微博和微信对用户账户的使用采取了更加严格的管理。之所以会出现限流这种现象,除了用户活跃度低、抄袭等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频发广告影响了其他用户的使用。品牌商在宣传自己产品的过程中,会频繁且大量地发布广告,这时往往就会出现限流的现象,这使得消费者无法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产品的信息,从而影响了品牌的及时传播。
  4.宣传不当易造成消费者流失
  微媒体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关注度的高低,以微媒体作为主要传播手段的品牌要想扩大宣传的范围,就需要大量的粉丝去转发,转发量是与传播效果成正比的。如果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虚假消息、宣传不当、内容乏味等问题就会引起关注者的不满和反感,就会导致很多粉丝取消关注,对该品牌的印象也会大打折扣,从而给品牌的传播带来不好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大量流失。
  微媒体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
  1.为品牌的传播提供了新平台
  在微媒体未兴起之前,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平台是品牌传播的最主要方式。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媒体平台已经无法满足品牌商的需求,所以很多品牌商都将传播的重心放在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微媒体上。微媒体凭借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提高了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关注度和忠诚度,加快了品牌传播的速度,扩大了品牌传播的范围。微媒体的出现为品牌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传播平台,为品牌的传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有利于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微媒体本身所具备的转发功能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这就使得微媒体在提高品牌知名度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品牌商所发出的关于产品的微博或是推文通过粉丝不断地大量的转发,产品信息被广泛传播,从而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再加上近年来很多外国人也热衷于使用微博和微信,这为国内品牌开辟国外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渠道。同样的,很多外国的品牌也通过微媒体被宣传到国内,提高了该品牌在中国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3.为品牌的宣传提供了契机
  品牌在宣传的过程中要把握契机,好的契机会为品牌的宣传带来加倍的效果。比如说品牌可以将时下的热点事件作为契机来宣传自己的产品,热点事件一经发生就会在微媒体平台通过转发迅速地、广泛地传播开来,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品牌商在宣传品牌时可以结合时下的热点事件,策划出具有时效性的宣传内容,以此来增强品牌的宣传效果。但是,热点事件往往热度持续时间比较短,新热点很快就会取代旧热点,所以品牌在宣传时不要错过事件发酵的时间,否则将会失去一次绝佳的宣传机会。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微媒体已经成为各大品牌所热衷的宣传方式。微媒体对及时传播品牌信息、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品牌宣传范围有着重大的意义,对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微媒体目前发展得还不是很成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改进,这也是品牌在传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今后的品牌传播过程中,品牌商要充分利用微媒体的优势,尽量避免微媒体的劣势,制定有利于品牌长期发展的发展策略,从而更好地进行品牌的传播。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参考文献
  [1]戴花.微媒体在品牌形象推广中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2017(10).
  [2]田艺,刘静茹.微博营销对企业品牌传播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7).
  [3]邓卓,文李伊,徐天晟.微媒体应用发展现状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6(10).

  责编/孙李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8月(下)P44-45

责任编辑:钱一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