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合作 • 正文

VMware国产替代全场景攻略:云宏CNware信创虚拟化助力企业平滑迁移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日照新闻网

  近期,博通发布的VMware最新通知称vSphere 7.x版本已于今年10月初终止支持。面对逐步收紧的VMware终止服务政策,长期依赖VMware架构的企业用户正面临紧迫的VMware迁移与国产化替代抉择。在此背景下,寻找稳定可靠、技术对标、广泛兼容、安全合规、且具备全场景替代方案,成为众多企业的当务之急。
 
  云宏CNware作为中国虚拟化软件领航者,具备全场景同位替代VMware的能力,凭借高度一致的产品矩阵与灵活部署的产品形态,可针对企业不同业务场景提供精准匹配的替代方案。
 
  场景一:VMware vSphere + FC SAN集中式存储的架构替代
 
  在传统VMware vSphere+ FC SAN存储的架构中,企业通常依赖其成熟性与高稳定性等特性,用于支撑数据库、ERP等关键业务场景,迁移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性是首要考量因素。
 
  云宏通过CNware WinSphere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同位替换VMware vSphere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完整保留原有的FC SAN存储架构和服务器,实现“VMware同位替换”。这种方案的最大优势在于业务系统无需任何改造,性能表现与原有架构保持一致,同时显著降低虚拟化软件的授权成本。
 
  此外,该方案支持渐进式的信创转型路径。企业可以在保持现有x86架构的同时,逐步引入国产CPU,通过WinCenter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异构资源的池化管理。同时也可以采用CNware WinStore分布式存储替换FC SAN集中式存储,从而满足存储层的信创要求。
 
  这种“小步快跑、分层推进”的替换迁移策略,既能应对VMware产品停服带来的安全风险,又能有效控制VMware升级订阅服务高成本投入的问题,保障重要应用系统业务连续性的情况下,实现VMware无感替换。
 
  场景二:VMware vSphere+vSAN超融合架构的升级路径
 
  在超融合领域,VMware vSphere+vSAN组合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这类架构通常应用于企业的开发测试、边缘计算等需要快速部署、弹性扩展的场景,用户既看重架构的简洁性,又期待扩展的便捷性。
 
  云宏CNware WinStack超融合方案在此场景下实现了与VMware vSphere+vSAN架构的整体超融合替代,在充分利旧现有硬件的基础上,在性能上达到甚至高于原有效果。值得关注的是,该方案支持从超融合向存算分离架构的平滑演进,有效解决了资源不均衡场景下的投资效率问题。
 
  对于有意提升IT运营能力的企业,还可通过集成WinCMP云管理平台,实现多租户管理和自助服务等功能,完成从技术工具到服务平台的跨越。这种“替代即升级”的迁移路径,使得企业在完成VMware替代的同时,获得了面向未来的云化管理能力。
 
  场景三:VMware vSphere + 第三方备份软件国产替代
 
  在VMware vSphere与第三方备份软件集成的企业环境中,云宏提供了兼顾国内外生态的完整替代方案。针对采用Veritas等国际备份产品的用户,CNware WinSphere可通过标准化XBSA方式对接,确保企业能够在延续现有国际标准备份架构的同时,完成虚拟化底层的平滑替代。
 
  对于偏好国产生态的用户,方案同样支持与鼎甲、爱数、数存、英方、云褀、壹进制等国内主流备份产品无缝集成,在实现同等备份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信创备份体系建设要求。
 
  场景四:VMware SDDC全栈替换
 
  对于已部署VMware全栈SDDC的大型企业,云宏CNware提供渐进式替代方案。该方案延续VMware模块化设计理念,通过统一管理平台实现整体运维,使现有运维团队能够无缝衔接。在性能层面,CNware不仅在全闪存存储场景下提供更强的IO性能,一云多芯与软硬件解耦特性还支持更广泛的异构云平台纳管,具备更开放的生态扩展性。同时,方案完整支持x86与国产化芯片的混合部署,为企业构建安全可控的云基础设施奠定基础。
 
  云宏建议采用“由浅入深”的迁移策略,优先替换非核心业务模块,逐步完成全栈替代,在保障业务连续性的同时实现架构的平滑演进。
 
  云宏CNware的差异化价值在于其“全栈对标、完整生态、同位替换、无感迁移、自主演进”的完整能力体系。其全场景覆盖能力与灵活的部署选项,既能满足企业当前迫切的VMware国产化迁移需求,又为未来的云化演进打造了更加自主、可控、灵活的架构基础。目前,云宏VMware国产化替代方案已在金融、党政、医疗、制造等关键行业领域广泛应用,并完成超10000多台虚拟机的大规模迁移实践,真正助力企业实现从“替代”到“升级”的数字化转型。
 
  (广告)

责任编辑:陈钇彤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