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摘要】微纪录片是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产物,是为了迎合新的传播环境在传统纪录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文通过叙述融媒体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其含义,分析微纪录片产生的成因及其发展的时代背景,并对其叙事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融媒体 微纪录片 叙事策略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融媒体与微纪录片概述
1.融媒体概述
随着新兴互联网技术以及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网络端的快速发展以及普及,新兴媒体开始出现,并以一种席卷之势迅速打开市场,成为各类人群喜闻乐见的信息获取形式。在全新的大众传播时代,各种媒体开始各展所长,虽然加剧了传媒行业的竞争,但对媒体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还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都在不断地碰撞过程中扬长避短,不断吸收其他媒体的优势完善自身,形成了媒介融合发展的趋势。
传统传播模式中,各种媒体各自为政,各自侧重点不同,同时因为其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导致在传播过程中存在资源较为匮乏、覆盖面相对不足的问题,需要一种全新的融媒体来打破这种局面,促进共融共通,促进大众传播行业的发展。
融媒体是各种媒体之间的融合,通过整合所有媒体的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在传播中的长处,以最终达到传播的目的。更确切地说,融媒体是一种运作模式,将新旧媒体整合到一起。
融媒体代表一种传播理念的创新,它的出现丰富了媒介的内涵,促使大众转变对传统媒介产业链的认识,大众传播行业将会随之出现一系列的全新变化。融媒体时代不仅是一种理念的创新,它还包括传播模式的创新,大众传播不再是单纯的内容输出,而需要更多地考虑服务内容,大众传媒将进入一种“内容+服务”的运营模式。融媒体时代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保持行业的发展潜能与先进性,才能在用户的心中保持一种长久的新鲜感。创新代表的是一种创造能力,是变化的,是一种多样性、差异化。在创新过程中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运营规律,要坚持将网络数据库作为自身发展的中心,时刻考虑自己需要维护的用户以及自身的服务质量。
2.微纪录片概述
微纪录片是随着传播环境不断发生变革而产生的,是在传统纪录片基础上发展而来。为了更好地应对新的传播环境、媒介渠道以及用户需求,传统纪录片自身也开始不断地演变,适应人们快节奏生活的微纪录片诞生。微纪录片的时长一般在5~25分钟之间,在传播载体方面更加倾向于网络、手机等形式。微纪录片虽然是一种新兴产物,但是它依然具备传统纪录片的所有特点,具有传播性以及记录性等一般特点。微纪录片是以现实的生活为创作素材,利用微电影的创作以及叙事手法记录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通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将真事展现出来引发人们的思考。所以,微纪录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真实性,这是其创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确保其发展活力的基本保证,一旦脱离了真实性,其发展就会失去基础与活力。
在微纪录片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拍摄、创作纪录片,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主演。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制作微纪录片,与专业性无关,甚至都可以不用专业的设备,随手用手机录制的视频也可以被制作成纪录片。所以,草根性才是微纪录片的最大特征。
融媒体背景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分析
1.微纪录片应确立碎片化的叙事策略
微纪录片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想要表达的故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观众有一个立体的观感,就要做到用较快的叙事节奏呈现较大的信息量。这样一来,传统纪录片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显然不合适,而应该要采用一种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利用跳跃性的叙事思维将一个完整的故事进行切割,将各个片段进行一种既跳跃又连贯的组接,保证在叙事中有一个统一的叙事主题或叙事主线。一集的长度如果不能将故事进行完整叙述,可以采取分集叙述的方式,形成一个成系列的微纪录片合集。
例如《故宫100》总共有100集,每集的时长只有6分钟,是根据央视的一个长纪录片改编而来的。该纪录片利用100集的系列叙述,将故宫的神秘面纱逐一揭开,利用碎片化的叙事手法,对故宫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内容包罗万象,虽然看起来每一个小故事之间都没有什么关联性,但是其表现的主题始终未变,充分显示了微纪录片碎片化的叙事特点。
2.要保证微纪录片叙事的平民化视角
微纪录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草根性。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发展,各种新兴的传播媒介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各种小视频或者说短小的纪录片完全可以由非专业化的任何人进行录制拍摄,手机、DV等都可以成为创作手段,微纪录片也慢慢走向了平民化。微纪录片因为对于制作团队、制作平台以及制作手法的包容性,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编导、演员和观众,而作为其主要传播阵地的微信、微博以及一些视频类APP因为其自身所带的海量受众群体,使得微纪录片的传播群体非常广泛,市场潜力巨大。
也正是因为微纪录片受众群体的特点,其主流叙事视角也更加平民化,只有将受众的需求融入到创作过程中,才能保持其发展活力,所以,微纪录片的叙事必须保证自身的平民化视角,尽量贴合受众的真实生活,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叙事角度,用更加接地气的、平实的态度来进行叙事。
例如,为了迎接全国两会的召开,人民日报推出了《我们都是追梦人》的微纪录片,通过记录平凡人的工作、梦想、奋斗故事来表现中国人在新时代勇往直前、逐梦前行的奋斗历程;再比如,大型系列微纪录片《中国梦365个故事》,每集用3分钟的篇幅记录一个普通人的追梦历程,通过讲述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奋斗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引发普通人的感动与深思。平民化的视角可以更好地迎合微纪录片的受众群体,可以更好地引发受众的共鸣。
3.微纪录片要将细节进行扩大化
微纪录片的时长较短,但是这并不代表微纪录片只能叙述小人物、小事件,它同样可以选择宏大的题材,只要合理安排叙事策略,同样可以进行完整叙事。微纪录片要充分发挥其“微”的特点,将故事的细节进行突出表现,将细节扩大化,以点成线,以点带面,通过各个主要细节的叙事,慢慢呈现出故事的全貌,用更多细节的扩大化叙事给受众形成完整的画面,从而达到宏大的叙事要求。
微纪录片短小精悍、高度浓缩,并不会因为时长的限制而导致其叙事题材出现局限性,只要选择好要表达的“点”,运用将细节扩大化的叙事策略,就可以解决微纪录片时长的局限,表达思想内涵较深、主题较为宏大的记录题材。比如《城殇》,它讲述的是南京大屠杀那段悲惨的历史,这样的历史题材较为厚重,其隐藏在历史背后的深刻含义等对于叙事方式的选择提出了超高的要求,但是这部只有30集的微纪录片却做到了,而且它的每集时长只有3分半钟,但是利用碎片化细节扩大化表现的方式,这部微纪录片成功呈现出了历史的厚重,充分表达了创作者的意图。
4.要保证微纪录片叙事题材的真实性
微纪录片的一个关键性叙事要求就是其真实性。微纪录片的传播内容,或者说其所讲述的故事必须要贴近现实生活,具有生活的真实性,这是由其传播特点以及受众群体所决定的。首先,微纪录片的传播较为广泛,为了保证其社会效益,必须保证题材的真实性,不能脱离实际;其次,微纪录片的受众非常广泛,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需求,选择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的叙事题材,较容易引发受众的共鸣,才能吸引用户,保持用户的黏性。
结语
微纪录片是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产物,是为了迎合新的传播环境而在传统纪录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融媒体时代,微纪录片要制定好自身的叙事策略,用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的叙事题材、更加平民化的叙事角度,利用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将要表达的细节扩大化,在有限的时长里表现更深刻的现实意义,引发人们的思考,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带给人们艺术的享受。
(作者单位: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
参考文献
[1]孙腾飞.融媒体背景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究[J].视听,2018(07).
[2]杜娟娟.新媒体环境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及商业发展模式研究——以“一条”和“二更”微纪录片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4(11).
[3]宁国铭.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J].视听,2018(05).
[4]曾雅恬.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微纪录片叙事策略探析[D].广州:暨南大学,2016.
责编/孙李
《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12月(下)P58 -59
责任编辑:王文钰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