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推荐阅读 • 正文

论三维动画在影视栏目包装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摘要】三维动画技术是影视栏目包装领域最常用的技术手段,它通过多样化的设计元素和技术手段使影视节目制作更加生动完美,同时三维动画技术用于影视栏目包装的虚拟题材,丰富了人们的视听感受,给观众带来了更具审美价值的创作。本文主要对三维动画在影视栏目包装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三维动画技术  影视栏目包装  应用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影视栏目包装是一个新生行业,它是影视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影视栏目的包装形式有很多种,比如影像合成技术、音效处理、超现实画面和巧妙构思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给观众带来视听和感官上的震撼,从而达到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推广品牌的目的。
  三维数字动画是一种技术手段,是通过技术人员借助数字技术将静止的造型变成动态的,从而表现出生活中没有的场景或者情节的技术。影视栏目包装制作人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人文思想和艺术制作同数字技术有效结合起来,从而达到预期的动画艺术效果。
  数字动画制作
  数字动画制作是一种综合类的技术工程,它是由多门技术和学科组合形成的,通过将数字技术和艺术制作完美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最佳的艺术效果。数字动画制作综合了导演、摄像、美术、灯光、道具和后期编辑等多种工种。
  1.三维建模
  三维建模是由三维软件生成的一种物体模型,常见的三维模型软件有MAYA、CINEMA4D、3DMAX、HOUDINI等,有些三维模型是生活中的物体,也有很多是人们虚构想象出来的生活中没有的物体。
  2.特效
  数字动画制作中一项重要技术就是特技效果,简称特效。常见的特效包括光特效、绘画特效、图像元素特效、模仿现实世界和物品的粒子特效。此外还包括效果非常特殊的特效。各种特性各有其制作原理,比如光特效的制作原理是借助三维软件在三维空间中设置各种颜色、形状的灯光,以产生丰富多彩的光影效果。
  3.影像合成
  数字动画制作的合成技术是影视制作后期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用将数字动画软件制作出来的三维模型和实际的影片完美结合起来,以达到影视中想要的结果。著名的诺曼底登陆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这项经典的艺术创作是由RichardHammond等三位设计师设计出来的。通常,场景的制作比较复杂,一种设计元素难以生动到位地表达主题,需要多种设计元素相互融合,有效地服务于栏目包装的整体创意设计。
  影视栏目包装策划
  影视栏目包装策划建立在对影视发展明确定位的基础上。影视栏目包装首先要对电视台、网络视频媒体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调查电视台、网络视频媒体的节目和收视现状,以此来了解观众的喜好。其次要深入分析电视台、网络视频媒体观众的人群构成。还要对同类型的视频节目进行分析,只有充分了解竞争者的优势和不足,才能对自身的发展做出明确定位。
  影视栏目包装的相关定位因素包括内容、功能、性质、角色、载体、风格、文化特色、品位、辐射区域等。这些定位因素中除了风格、品位和文化特色,大多数元素都具有共性。所以,影视栏目包装只有突出自身的特色,做到与众不同,依靠节目较高的品位和质量提升节目的收视率。
  媒体品牌形象包装流程主要包括定位和策划、基础设计、方案整合、实施维护。其中,定位策划主要是指对影视栏目进行包装设计之前开展的前期调研工作,具体包括分析传播媒体现状、分析受众、分析竞争对手;基础设计是对影视传播媒体包装的初步落实,具体的栏目包装项目有栏目标识、宣传片以及离线播放系统等;包装方案的整合阶段,需要全体媒体工作人员协作完成,以确保包装过程顺利进行。
  影视栏目包装中三维数字动画的表现形式
  1.影视栏目包装中的动画元素
  影视栏目包装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应用动画元素。动画元素主要用作装饰,将其与实际的拍摄画面结合起来进行制作,对原先的视频和画面起到了点缀的作用,丰富了画面表现,强化了视觉效果,使画面更加形象、生动、逼真。
  2.运用动画元素演绎频道的标识
  动画元素应用到频道标识制作中是一种常见的包装形式。任何影视栏目的频道标识都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图形标志和文字,这些图形和文字一般以“角标”和“正常标”的形式出现在影视屏幕上。角标是静态的,通常位于视频的左上角,用于提醒观众所看的频道名称。正常标在观众进行频道选择时出现,是以动态的形式呈现。正常标在演绎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比如人们熟知的凤凰卫视,它的正常标就是两只金属的凤凰旋转飞行的动态画面,这种动态的画面就是由三维动画技术制作出来的。
  3.用纯动画的形式进行栏目包装
  运用动画元素作为栏目包装的主设计元素或者完全采用动画的形式进行表现即为纯动画形式的影视栏目包装。当前,这种包装形式的实际应用比较少,通常在少儿频道或者青少年频道中才会应用到。比如陕西电视台青春频道《娱乐时间》,完全采用三维动画技术设计与制作,三维动态的线条和动态的时间表盘被合成在同一空间,内容充实饱满,画面丰富多彩,给人们留下了耳目一新的深刻印象。
  4.动画角色融入节目内容中
  电视节目中的动画角色跟普通的电视频道包装不一样,它主要是将虚拟的动画角色加入到节目中,最早将动画虚拟角色和真人结合的影视作品是1988年由罗伯特·泽米基斯导演的《谁陷害了兔子罗杰》,生动的卡通动画形象融入到现实世界中,实现了虚拟动画角色与真人互动的艺术效果。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视频节目制作方式已经不再满足人们的综合需求,纯动画包装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视包装形式正在逐渐被各大电视台、网络视频媒体广泛应用。
  三维动画技术在影视栏目包装中的应用实践
  三维动画借助想象,运用简洁、夸张、变形等手法,将设计者的理念、愿望表达出来,是一种高度化、形象化的综合影像艺术。三维动画技术在栏目包装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在电视节目、网络视频媒体制作中的应用。当前,我国三维动画新技术的应用还处在提升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持有“技术无国界”的心态,合理引进和使用各种先进包装技术以及创意。
  央视是运用三维动画进行电视包装的典型电视台,很多节目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央视宣传片《水墨篇》,是由德国导演NIKO进行创意设计的,强烈的视觉效果震撼了观众的心灵。这项创意设计中,设计师将中国传统的水墨文化和三维动画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传统绘画文化的泼墨、写意等构图手法,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预示着中华传统文化将要走向全世界。
  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应用,现代传媒业的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网络媒体平台快速发展,已经完全占据了传统传媒业的主导地位,致使很多电视台、网络视频媒体都不断创新和丰富节目内容,提升节目质量,加强自身的宣传、推广和包装。近年来,影视栏目包装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和创新,CG技术的兴起和普及应用,带动了栏目包装产业的发展。
  三维动画技术在影视栏目包装的制作环节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影视栏目包装设计人员在进行包装设计时,要综合分析数字技术的应用特点、应用技巧、应用形式以及适用范围等,通过具体的实践应用,将三维动画技术融入到艺术设计中,提升画面的视觉艺术效果,给节目设计增添新的创意元素和特色。当前,很多电视台都推出了独具地域特色的节目作品,充分将人文特色、地域风情以及民族艺术品位展现出来,这既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现代栏目包装的创新。三维动画技术对我国影视栏目包装制作业的意义重大,未来还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栏目包装工作人员仍然要继续这一领域的研究,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影视包装行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思.浅谈电视包装中的中国元素--从《相信品牌的力量》到《汉字英雄》[J].西部广播电视,2014(21).
  【2】王永生.新形势下动画在栏目包装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5(10).
  【3】高凤燕,郭玉真.功能性动画的概念界定与应用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12).
  【4】周晓翔.三维动画在电视包装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0).
  责编/孙李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8年12月(下)P73-74

责任编辑:王文钰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