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推荐阅读 • 正文

论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摘要]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强大的信息整合和传播能力给传统媒体造成了极大冲击。在严峻的生存形势下,电视新闻节目要认清当前媒体是发展趋势,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实力。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创新发展以寻求自身突围,成为电视媒体需要重点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 电视新闻节目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22   [文献标识码] A

  新媒体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冲击
  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直接催生了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传统电视媒体发起挑战。在某些领域,电视新闻节目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新媒体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和技术优势,使新闻节目的表现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例如网络APP平台、网络电视等。显然,网络电视新闻节目比传统电视新闻节目更吸引受众。在现代信息传播中,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加开放、自由,能够与受众互动沟通,营造一种面对面的交流氛围。相对于单向传播的传统电视新闻节目,新媒体的崛兴必然将引起一场传播生态的变革。

  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
  1.节目受众面偏窄
  受众面狭窄是电视新闻节目面临的最明显的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新闻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新媒体的移动性和便捷性,不受时空限制、能随时随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电视新闻节目在地点和时间上比较固定,受众面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体,现在中老年人也逐渐接受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因此,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受众群大量流失。
  2.节目专业人才缺乏
  在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式微的背景下,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专业创作人才缺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代电视新闻节目对制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其具备新闻编辑、制作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新闻意识和市场意识。很多电视新闻节目观念陈旧、形式落伍,不考虑受众的实际需求,导致节目惨遭市场淘汰。此外,电视新闻节目对制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全局掌控力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其能够随时处理节目突发事件,并能在新闻创作中秉持职业化、专业化、人性化原则,从而确保电视新闻节目质量。
  3.节目创新不足
  电视新闻节目创新不足,主要表现在形式单一,内容固定、陈旧等方面。虽然电视节目经过改革已有很大的改观,但离受众预期的节目效果还有一定差距。

  新时期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路径
  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不仅是市场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创新,一方面要从节目形式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要从体制、机制上考量。
  1.加强媒介融合
  在新时期,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媒介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于电视新闻媒体而言,可通过建立新媒体系统、开设官方公众号等手段,来实现媒体与受众的高度互动。如此,能极大丰富新闻的内容,也能让受众体验到充分的参与感。同时,传统电视媒体还应该对新媒体技术加以利用。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同期声的编排、多点触摸技术等手段,把新媒体技术的视听效果运用到电视新闻节目中来,彰显电视新闻节目的视听优势,给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新闻盛宴。此外,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必须时刻以受众的信息需求为准绳,通过大数据寻找新闻线索,在网络上吸收热门话题,借助与受众互动选择新闻点,这些都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媒介融合过程中的有益尝试。
  2.加强电视新闻节目的保障性创新
  一般而言,电视新闻节目的保障主要指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如果没有这些基础性保障,电视新闻节目则无从谈起。
  首先,改变电视新闻从业人员落后的观念。由于我国电视新闻都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从业人员的节目创作也受到了诸多局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制作出来的电视新闻节目大多千篇一律,不能满足受众对新闻节目的需求。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首先就要求在思想观念上与时俱进,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电视新闻从业人员要改变落后的观念,紧跟时代步伐,保持创新的理念和嗅觉,习惯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符合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节目。
  其次,保证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储备和培养。确保人才储备和人才培养,对电视新闻产业的未来至关重要。因此,要在保持原有竞争优势的前提下,积极扩充电视新闻人才队伍,保证新老队伍的交替融合。此外,定期对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也尤为重要,以使他们对电视新闻节目系统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还要不断创新激励制度,把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让每一个电视新闻从业人员都能感受到一种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后,确保电视新闻节目足够的资金投入。节目创新需要大量的经费,包括研发费用、节目策划费用、节目制作费用、节目营销费用等等。如果没有资金作为保证,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就会演变成纸上谈兵。
  3.加强电视新闻节目的机制性创新
  电视新闻节目创新,必须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相应机制,从而保障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良好环境。其一,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制度要有利于培养节目发展的组织和团队。电视新闻节目的组织和团队作为节目创新的基本单元,如何将各具优势的创新人才组合到一个团队里,使人人各尽其才,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和才能,能让这个团队高效运转、分工协作。其二,将团队文化纳入到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范畴。有什么样的团队,就有什么样的团队文化;有什么样的团队文化,对整个团队的运作和创新至关重要。其三,奖惩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人事制度等制度安排要尽量优先考虑电视新闻节目运作团队,以此鼓励和保障节目创新。
  4.加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创新
  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创新作为创新体系中的核心板块,内容呈现的优劣关系到整个节目的质量。目前,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内容,在内容上进行创新也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一,综合提炼微信、微博上的热点话题,追踪富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加以报道,探讨哪些话题或行为值得在社会中推广,哪些问题会对人们的价值观造成影响,借势新媒体内容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创新。其二,从电视新闻节目自身出发,加强新闻的深度报道。在当前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只有从过硬的节目质量出发,以独具特色的报道才可能赢得竞争。电视新闻节目自身要努力寻求创新和突破,力争在新闻报道中独树一帜,用深刻的新闻内容重新展现事件原貌,凸显自身特色。在如今网络新闻成为一种快速消费信息的趋势下,对新闻事件的全方位解读更显得难为可贵。所以,在电视新闻节目的创作中,树立新闻事件的第三视角,突出新闻线索的专业性,加强新闻的关联性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针对观众重点关注的社会热点新闻,一定要从事件根源抓起,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信息,配合直播解说和前方连线,加上现场专家参与和观众互动,电视新闻节目的可看性、真实性就会更强。
  5.加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品牌创新
  当前,电视新闻的竞争非常激烈,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更表现在内容层面上。不仅要与新媒体竞争,还要与不同电视新闻节目展开竞争。因此,全力打造品牌新闻栏目,对于吸引受众建立节目的忠诚度尤为重要。品牌新闻栏目是竞争的新阶段,是决定电视节目成败的关键。品牌新闻节目,除了拥有独特的定位、鲜明的节目个性,还要对新闻有独到的见解,这样才能够对社会舆论形成广泛而有效的影响力。例如,央视《第一时间》栏目,以最快的报道、最新的资讯、最真诚的服务为特色,受到社会好评和赞誉。

  结语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进行创新与变革是参与竞争的关键,决定其未来生存与发展。电视新闻节目要借势新媒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加强创新,提高电视新闻节目质量,推动电视新闻节目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海南广播电视总台)

  参考文献
  【1】徐翔宇.竞合视域下的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研究[J].新闻世界,2017(8).
  【2】闵长海.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创新和变革[J].中国传媒科技,2017(1).
  【3】何勇,邵水兵,王太刚,郭绍朋.电视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与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6(17).
  【4】张秦尉.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发展模式探析——以地方电视台电视新闻节目为例[J].今传媒,2016,24(2).
  【5】王大勇.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研究[J].科技传播,2014(14).

  责编/孙李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8年6月(上)P77-78

责任编辑:戴靖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