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环保 • 正文

扬州: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 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唐代诗人杜牧在《题扬州禅智寺》中描写的扬州城,歌舞喧嚣、市井繁华。扬州,古称广陵、江都,位于江苏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资治通鉴》中也记载“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站在新时代发展的历史方位下,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高标准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为重要抓手,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坚守生态红线 确保一江清水向北送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地处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汇处,南濒长江、北连淮河。它既是江苏省江水北调的龙头,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主任辛华荣告诉记者,通过江都水利枢纽的工程措施,调节运河水量,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沿线地区生态修复、水生动植物繁衍提供良好生态环境,保证了一江清水向北送。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人民网 王子侯摄)

  汩汩清泉,从这逆流北上,使古老的大运河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已建成通水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以江都水利枢纽为源头,通过13级梯级泵站,将长江之水输送到山东、河北、天津等地。整个工程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实现了江淮两川跨流域调水,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江都区东南大江北岸,地处扬子江、小夹江、太平江的汇合之处,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取水口长江三江营水源地。“随着2016年底,江苏省启动‘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打响了碧水蓝天保卫战,江都区人民政府加大了对三江营流域的环境生态保护。”江都区大桥镇副镇长朱仁武表示,目前,在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从事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一切活动。

  扬州海事局也对饮用水取水口进行全面普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排查,建立隐患跟踪制度,督促整改,重点纠正船舶影响水源地安全的违法行为,防止船舶污染饮用水源地,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繁荣生态共抓 打造扬州名城新地标

  扬州,缘水而兴。在江淮生态大廊道的美丽蓝图上,水是串起一颗颗珍珠的银线,而坐落在扬州母亲河廖家沟上的一条滨水绿色廊道成为其中最亮丽的一颗明珠。这条滨水廊道正是廖家沟中央生态公园,它南北长7.5公里,总面积10.7平方公里,其中包括5.8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从过去杂乱的鱼塘经过整治变成了如今诗情画意的荷塘,因为生态环境良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水稚鸟也前来这里繁衍栖息。

  “廖家沟城市中央公园的目标还将打造繁荣生态的城市中央公园。”据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是这里保存了最生态的自然河流,另一方面是这里即将建设的连淮扬镇高铁站,将会成为最繁荣的交通商业中心。未来连淮扬镇高铁站将参照日本京都站打造的一个集“高铁站、主城区中部交通枢纽、公园管理服务中心、江广融合地带商业综合体”四位一体的综合中心。据悉,高铁站目前已动工建设,预计2019年年底通车,作为京沪第二通道,高铁开通后,到达上海仅1小时,北京4小时。

马可波罗花世界(人民网 王子侯摄)

  站在横跨廖家沟的万福大桥上登塔远眺四周,江淮生态廊道尽收眼底,就像扬州的“眼睛”一般,因此被誉为“江淮心、扬州眼”。大桥南端目光所及之处,是花团锦簇的马可波罗花世界,它将一场永不落幕的世界花博展会与马可·波罗奇幻历险之旅完美融合,为游客带来花卉娱乐体验。展现了扬州城,城在绿中、绿在水中、水绿交融的绿色生态新形象。

  保障航道通行 为船舶往来安全护航

  京杭大运河是扬州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扬州持续千年经久不衰的繁荣与京杭大运河和长江是分不开的,将京杭大运河与长江联系起来的正是六圩河口。京杭大运河从这里汇入长江,出河入江,由江入河,九股方向的船只在此交织,是长江上最为繁忙的江段。

六圩河口(人民网 王子侯摄)

  六圩河口口门下端有岸咀凸起,岸上有树木遮蔽,船舶的视线观察受到影响,使得来往船只极易发生碰撞事故。尤其两条及以上船队同时进出河口,上、下行通航分道可能同时被占用,易造成交通堵塞。

  “该水域船舶流量大、水流形态无规则可循、通航环境十分复杂,属于国内航道中非常特殊的水域,曾是事故多发区域。”扬州海事局船舶监督处处长赵立俊介绍,六圩河口承担着江河海集运枢纽的重要功能。据统计,船流量高峰时期每天进出的单船约550艘,船队每天达到30多个,长江干线日均船舶流量1600艘次, 2017年进出河口年货物载运量超过3亿吨,通航密度已趋饱和。

  为确保航道通行安全,扬州海事部门在这里设立了长江上唯一的交通岗亭、虚拟的交通环岛,船舶进入进出京杭大运河都必须绕环岛行驶。赵立俊说:“秩序的建立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也降低了这个区域江水被污染的危险。2017年,在进出河口船舶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六圩河口事故险情发生率下降了65.7%。”今天,在大力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进程中,六圩河口及其附近水域又呈现出一番新的繁忙景象。

责任编辑:戴靖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