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推荐阅读 • 正文

聚焦新时代 传播好声音——两会新闻出版热点综述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习习春风中,2018年的全国两会如期开幕了。今年的两会有着特别的意义,是党的十九大后新一届中央政府的首次两会;讨论的话题也格外重大,将对宪法修正案(草案)进行讨论和表决;作为两会创新之举的“代表通道”“委员通道”也将首次开启,让信息更加公开透明……所有这些,都让此次全国两会相当引人注目。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文艺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好新型智库,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深化中外人文交流;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这些有关传统文化、新闻出版、传媒发展的内容表述,让新闻工作者印象深刻,心情振奋,感慨万千。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走的路依然漫长
        近两年,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影视节目收视屡创新高,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电视节目、《红楼梦日历》《本草光阴》等日历书、《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捉妖记》等动画电影。可以看到,这些口碑良好的作品,都对中华传统文化做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足够的价值去更深入地传承和创新。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有自己的看法,她说像《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能够持续火爆,是因为它们以崭新的方式对话历史和先人,展示了文物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和中国价值,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强大魅力。
        数字化时代,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开发应有不同的方式和态度。在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郭媛媛看来,新媒体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社会现实,要求人们坚持创新传承。她谈到,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需要在传统文化的“场景化”“生活化”和“当代化”上下功夫。“传统文化应该活化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要立足当下老百姓真正的生活需求。同时,要运用老百姓所熟知、习惯的接受方式,用最常用的媒体推送到他们手中。”这才是让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
        创新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离不开跨行业跨领域的携手合作。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巨大的价值可挖掘,可以在游戏、电影等行业焕发新的生机。马化腾在议案中提出,应推进“科技+文化”融合创新,打造中国特色文化IP。在助推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系统性推进传统文化创新传承与活化。新时代,用科技的力量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得到了更多代表委员的赞同。
        开放数字资源,实现分享使用,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林阳一直希望做的事情。林阳建议免费向公众开放我国藏品图像资源版权,“国家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财力,将各级博物馆藏品进行数字化。为了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赋予藏品新的活力,培育新供给,促进新消费,建议将我国藏品免费向公众开放版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的提质增效相辅相成。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表示,做强文化产业,应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以区域特色为标尺,培育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本土文化企业成为行业龙头,扶持一批民营文化“小巨人”,关注一批年递增率超过30%、快速成长的小微文化企业。王济光强调,只有真正把创造和创新作为引领文化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才能全方位构筑起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不断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共同诉求
        调结构、促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事情,它同样适用于文化领域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今年两会的关键词之一,“高质量发展”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顺应大时代、反映新思想的“大”作品,才能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
        全国政协委员、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认为,高质量发展,就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导,加大产品内容创新的力度。这一观点与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史领空不谋而合。在史领空看来,“和其他行业一样,我们的行业发展也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而这可以从控制品种,优化选题,提升有效供给切入。
        作为一名时刻关注文化产业发展的老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则认为,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从做大到做强”,这就要求出版单位转变观念,从过去追求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的思路,转变为规模有限增长、质量大幅提高的思路,要提高单品种的附加值,打造精品。那么如何打造精品?史领空用自身的实践经验给出了“优化选题”的“处方”。这一处方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出版集团重点图书编辑室主任别必亮的赞同。别必亮说,“优化选题,就是要让编辑更多地了解市场,既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既要做好案头工作,还要具备市场意识。”
        2016年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让“工匠精神”再次回归人们视野。新闻出版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工匠精神”贯穿创作生产。魏玉山认为,高质量的原创产品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高质量的前端、源头应该是内容的生产创作,这是制约新闻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元素。”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表示,“工匠精神”强调的是我们的职业态度、素质、能力。制作精良的产品,需要编辑的主动参与,要发挥好编辑的作用。而站在读者的角度,也一定希望读到反映这个时代审美经验的最好的精神产品。以“工匠精神”打动读者,是大家共同的声音。
  
        媒体融合是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更注重传播效果
        从中央顶层设计提出加快媒体融合发展,至今已经过去三年半时间,这几年的两会传媒热点也总是与“融合发展”结下不解之缘。今年的两会也不例外,“融合发展”作为高频率词汇,仍然是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之一。
        在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台长、总编辑杨晶眼中,媒体融合发展,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主流声音能不能落地到达,关系到主流传媒阵地能否巩固的至关重要的大问题。她说,“媒体融合的任务已经到了时代的拐点,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日报社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周树春同样谈道,互联网在继续颠覆人类传播方式、不断改写人类传播历史的同时,也给全球传媒格局带来深刻变革。虽然多元融合是摆在全球媒体面前的重大课题,但只有在中国,“融合发展”从媒体谋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加速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我国营造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推动力。“互联网大国”的战略优势正转化为国际传播的发展优势。
        新时代的媒体融合,重点应该放在哪里?杨晶认为,应该引导主流传媒人来建自媒体,把主流传媒的功能释放到一个个自媒体的建设中去,让它由一个个自媒体的小星星变成燎原之势。在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孙维看来,主流媒体本身就是新媒体传播的受益者,融合发展开启了另一扇门,让主流声音开始占领网络宣传主阵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借力,共同发展,已是公认的观点。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磊说,新媒体的资源整合优势,往往是站在传统媒体这位巨人的肩膀之上取得的。
        全国政协委员、工人日报社社长孙德宏是一位有着多年媒体从业经验的传媒人,他对媒体融合发展有独到的见解。“融合发展是必然要做的,但媒体融合的根本目的,是怎么样在新的传播手段日新月异、新媒体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让新闻传播效果达到最好、最大。”融合发展应该从这个目的出发,去考量哪种手段更有益于提高传播效果。孙德宏敏锐地发现,“中央厨房”物理空间到底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运用“中央厨房”的理念和互联网思维,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传统媒体这几年之所以一直被唱衰,原因之一就是在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的达成方面遇到了不小的障碍。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文物出版社社长张自成有同感,他认为,传统媒体虽有大量触手可及的优质资源,但在创新传播手段方面却面临不小挑战。面对海量资源,如何运用、开发、包装,如何“取悦”当代受众,已成为传统媒体转型升级中遇到的最大瓶颈。面对瓶颈,媒体拿出了哪些对策?杨晶认为,媒体必须要构建一个能够满足多元受众、精准受众接受传播的模式,以此去构建传播载体。但现在来看,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学术界的研究都还没有完全跟上。传统媒体的转型还没有实现本质的颠覆和再造。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也提交了关于加快融合发展的提案,提案建议,在激励机制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对优秀的融合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和荣誉表彰;建立健全奖励办法,每年对融合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评比,以此来加快和深化融合发展的步伐。
 
        全民阅读热度不减,保障措施更加到位
        自2006年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倡并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至今已有12年时间,可以看到的是,各种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持续进行,全民阅读的社会影响也越来越深远。有一组数字可以说明这一点,从2012年到2016年,我国成年人国民综合阅读率由76.3%增长到79.9%,成年人人均图书阅读量由6.74本(纸质图书4.39本,电子书2.35本)增长到7.86本(纸质图书4.65本,电子书3.21本)。0-17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率、人均图书阅读量、人均每天图书阅读时长也有明显增长。
        为了更好地促进和保障全民阅读的开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孙寿山建议,建立国家层面的全民阅读工作协调机制,成立国家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该委员会应由新闻出版广电、宣传、财政、发展改革、教育、文化、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共同组成,旨在加强对全民阅读顶层设计,制定规划,统筹协调,整合资源,成员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开展相应的全民阅读工作。具体办事机构可设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吴尚之则认为,阅读既关系到国民素质提高,也关系到文化繁荣兴盛和文化强国建设,关系到新时代新任务的完成。推动全民阅读要与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要求相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进而迈上新台阶。吴尚之委员在提案中列出了全民阅读可以着手的四个方面:一是紧密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广泛开展各类全民阅读活动。二是加快建立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阅读条件。三是不断加大保障力度,着力推动重点群体、困难群体、特殊群体阅读。四是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全民阅读迈上新台阶。
        阅读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应该成为人们的伴随性行为。由此,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带来了“倡导和推进高铁阅读”的提案。朱永新认为,倡导和推进“高铁阅读”有利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有利于促进文化消费升级。如果“高铁阅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么在它强大的引领示范作用下,相信“地铁阅读”“航空阅读”也会随之跟进。“这些公共阅读是传播阅读文化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增强人们的阅读意识,促使人们养成阅读的习惯。”“倡导和推进‘高铁阅读’作为一项积极主动的文化供给侧改革举措,对于扩大居民文化消费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增强版权意识,保护网络文学原创力

        版权保护的话题几乎年年两会都有代表委员关注,去年两会,更是有31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保护版权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尤其是对于新兴的产业领域网络文学来说,随着近年来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兼之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有丰厚的利润资源,侵权盗版现象也越发严重。
        由网络原创文学改编而成的影视剧,近几年持续火爆,是各大影视平台的收视率王牌,大家耳熟能详的《微微一笑很倾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何以笙箫默》《花千骨》《琅琊榜》……这串名单很长。火爆的同时,侵权、抄袭、软件创作等问题频发,如何保护和鼓励网络文学原创力,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市文化艺术研究院编剧、温州市文联副主席蒋胜男带来了《关于保护原创,促进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建议》。因为所从事的职业,蒋胜男对此问题关注已久,她呼吁,“作为新兴行业,网络文学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须有关部门关注,对有关问题进行规范和治理。”
        结合从业经历,蒋胜男认为,遏制网络文学盗版、抄袭等侵权现象,可参考对影视行业保护的先例,对恶意侵权的盗版网站进行立案调查,加强属地管理,形成联动高效的日常监管体系。根据网络文学领域的新态势,进一步完善著作权保护制度。
        “我们要支持原创产业加快发展,扶持各地网络文化集聚产业园区,逐步克服网络作品‘低小散’状况,把它作为文化产业的源头来保护。同时,制定网络文化‘一带一路’优先政策,让中国故事快速传遍世界。”蒋胜男强调,增强网络作家的版权保护意识和能力,为网络作家提供版权法律咨询、权益维护等服务,也是相关部门应该重点关注的。
责编/邓应华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8年3月(上)P31-33


责任编辑:戴靖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