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推荐阅读 • 正文

众筹出版模式分析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摘要]众筹出版是针对传统出版方式中的作者自费出版筹集资金环节而言的,是对传统出版方式的补充,众筹出版促进了传统出版的转型升级。本文论述众筹出版模式,梳理两种众筹出版类型,分析众筹出版的五大主体,总结了众筹模式的性质和特点。
[关键词]众筹出版   模式   类型   性质     [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筹(crowdfunding),顾名思义就是向大众(crowd)筹集资金(funding)。这一来自金融领域的词汇已从现实的资金交易扩展到了互联网平台,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渗透到众多领域。提案者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待办项目,获得来自各方投资者的启动资金,并最终实现计划方案,是互联网众筹的重要职能之一。
 
众筹出版的归类
 
目前国内外金融领域普遍将众筹分为债权众筹、股权众筹、奖励式/回报式众筹(或称产品众筹)和公益众筹(或称捐赠式众筹)4种类型。笔者认为,出版众筹不涉及过多的资本运作,多以募集资金为目的,给筹资者提供一定的回报或不给回报。因此,可以将出版众筹模式归类于众筹类别的奖励式/回报式众筹(或称产品众筹)和公益众筹(或称捐赠式众筹)。
1.捐赠式众筹出版模式
捐赠式众筹是诸种众筹模式中流程最为简单的一种,通常对每个投资者所投资金或不做金额要求,或金额要求相对很小,而主要源于投资者的情感认同和心理补偿。
捐赠式众筹中的捐赠行为有的是针对出版项目发起者的捐赠,目的是无偿筹集资金促成出版;有的是由出版项目发起者进行号召,利用所筹资金进行出版,再将出版物作为捐赠物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主体。前者需要项目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目标又有实际可操作性;后者要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有些在公布时没有写明回馈方式的出版项目,一般默认为捐赠式众筹出版。
2.回报式众筹出版模式
回报式众筹是目前众筹出版的主流模式,其大致过程为:发起出版项目、根据投资者投入资金的多少设置相应的回报形式、出版投资者投入资金;若资金集齐预期金额,则项目实现,同时兑现所承诺的回报形式,若所筹资金没有达到预期金额,宣告项目失败,将资金分别退还给投资人。
回报式众筹的回报形式常常为第一时间将出版物赠给投资者,或者对于投资金额较多的投资者给予一定的增值服务,如收到作者准备的小礼物、获得与作者约谈的机会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各众筹平台的监督机制还不甚完善的情况下,以投资求回报的行为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需要在建立健全信用监督机制的保障下进行。
 
众筹出版的主体要素
 
一般观点认为,出版项目发起者、出版投资者、众筹平台商是众筹的三大主体;而笔者认为,媒体和出版机构也是众筹出版中不可忽略的两大主体因素,和上述三者共同构成众筹出版的五大力量。
1.出版项目发起者
出版项目发起者根据身份不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名人众筹出版,一类是普通人的众筹出版。有学者认为,众筹出版降低了出版门槛,使出版更加大众化、扁平化,促成了“草根”在出版领域的狂欢;而笔者认为,普通人的出版项目登上众筹平台的一时热烈不能代表项目的成果,项目发起者的社会身份对项目效果会产生相当的影响。由名人发起和参与的众筹出版因其本身占有的社会资源和注意力较多,依靠粉丝经济可以获得极高的关注,也能吸引同样有名气的领投人进行投资、评论和转发,形成层层扩大的有利态势,项目较易获得成功;其次是有一定文化知识水平和媒介素养的知识分子和白领群体,往往能够成功地把控项目;而对于一般大众项目发起者,关注他们的人群常常局限在亲朋好友的范围之内,相较于较高的出版费用而言,所能引起的投资规模不足以支持项目的完成,项目本身也往往存在一定的投机因素,可以说信息共享社会主义在众筹出版领域并未形成。
2.出版项目出资者
有别于金融众筹的是,出版众筹以热心网民身份“偶然路过”“兴趣使然”或熟人引导偶尔产生的投资者居多,有目的性且稳定的投资者较少,正因为出版众筹的回报是较为随机甚至是隐性的。出版投资者的投入往往是较多于所得回报的。除物质回报外的补偿回报通常为:①心理回报。投资者获得尝试新鲜事物的体验,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投入资金促成实现从而获得出版过程的参与感。②情感回报。许多出资人会为有相似经历或情感共鸣的出版项目发起者出资,为的是为知遇之情怀寻找安放之处,抑或是出于对亲朋好友的支持。
3.众筹平台商
在众筹出版活动中,众筹平台商为众筹出版活动进行提供了一个场域空间,为出版者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宣传推广等协助服务,同时还制定众筹出版流程和规章制度,扮演着监督者的角色,保证众筹出版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
众筹出版平台商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专门化的出版众筹网站,如赞赏网;二是综合性网站、电商网站等的众筹板块中涉及众筹出版的板块,如淘宝众筹中的众筹出版行为;三是综合性众筹网站中的出版众筹板块或行为,如轻松筹。
出版项目在众筹平台上的运作流程主要为:资格审查和限制,时间期限,平台收费,使用流程,设定公开范围,积分,监管(过程中、后期维持)。目前众筹平台商主要的盈利来源在于出版项目发起者支付的佣金、购买的增值服务费,以及与其他网站之间由流量导入而产生的费用。众筹平台商的运营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需探索核心盈利点和完善的商业模式。
4.媒体
笔者认为,在参与到众筹出版活动的各类主体中,媒体是不能被忽略的重要主体。出版业与媒体同为传媒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无人则无众筹,无社交则无众筹,众筹行为天然与社交媒体有着深刻的联系。项目发起者与出资者往往通过社交媒体的渠道产生了连接。在众筹出版的过程中,经过媒体的传播和宣传,对项目产生了催化、曝光的作用,直接促进了资金与项目实现之间转换率的提高,同时也协助众筹平台完成项目监测和监督的作用。
5.出版机构
众筹而来的出版物多以传统出版的形式印刷出版,这些出版物的资金到位程度与出版社编辑出版流程之间的契合度直接影响了出版实现的效果。更有些出版项目是由出版机构直接参与或促成众筹的。在这个过程中,出版社及出版机构的把关人角色仍然不能忽视,对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的并重不可偏废。图书与出版社的编审职能之间不应呈割裂状态,应避免自费出版常见的内容质量不高、编辑把关意志弱化等弊端。
 
众筹出版模式的性质特点
 
出版项目在众筹平台上公布的过程是一种对外展示和宣传的过程,能够收获项目之外的附加值,产生辉光效应,不论众筹成败与否,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成为一种宣传传播的模式。
许多众筹项目采取预售加团购的模式,是按需出版的一种有效手段,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出版市场预调查的功能,实现创意孵化,促进资金流更加有效地流通。另外有些出版项目是依附于某些活动产生的,此时出版项目成为主题活动众筹的副产品,是一种整合营销方式。
众筹出版天然具备的社交属性不仅为出版者与出资者提供沟通互动的渠道和平台,节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中转环节,而且帮助双方实现各自的需求。在项目实现的过程中,出版项目发起者、出版投资者、众筹平台商、媒体和出版机构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形成了多方互动的良性循环。
众筹出版是将读者转化为项目参与者、项目参与者转化为读者的一种消费模式。凭证式众筹、会籍式众筹等出版众筹模式培养了一种带有深入参与感的体验式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的兴起。
众筹出版模式带动了众筹文化的发展。在众筹出版风行的过程中,基于信用体系而建立的众筹文化开始孕育,促进了出版创新。众筹文化是一种开放、创新、民主、诚信的文化,给出版各方都提供了更加自由开放的交流空间。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武小菲.书籍众筹:问题与对策——基于构建以出版社为主导的书籍众筹出版传播模式的思考[J].编辑之友,2014(09).
【2】李婷,杨海平.众筹出版新模式研究[J].中国编辑,2015(04).
【3】王雯,许洁,李阳雪.论众筹出版的三个功能[J].出版科学,2015(05).
【4】程广南.国内众筹出版现状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5.
【5】杨东,黄超达,刘思宇.赢在众筹:实战·技巧·风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6】胡一夫,谭小芳.众筹时代[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7】舒元.众筹之路[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
责编/孙李

 来源:《中国报业》2018年1月(下)P14-15

责任编辑:戴靖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