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半岛网
2025年10月,专注于数智化人才培养的知识服务平台极客时间迎来八周年。在此重要里程碑时刻,极客邦科技创始人兼CEO霍太稳于2025年10月23日在QCon全球软件开发大会上海站现场,正式对外发布了极客时间的新口号“学AI,用极客时间”。这不仅是口号的更迭,更是极客时间在AI浪潮下的战略升维——从“IT知识的提供者”转变为“AI时代学习与成长的导航仪”。

自2017年成立以来,极客时间始终致力于帮助开发者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系统化学习。八年间,平台已发展成为数百万技术人信赖的“学习伙伴”,见证了无数开发者在通勤、等候、睡前等场景中,通过极客时间与行业最新实践保持同步。
霍太稳在发布会现场表示:“极客时间能走到今天,最重要的原因是有一群用户愿意信任、陪伴、与我们一起向前。八年前我们创建这个平台,旨在帮助技术人‘做点实事’,让学习成为习惯。如今,在AI技术浪潮席卷而来的关键时刻,我们需要以更清晰的定位,陪伴开发者迎接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
创新服务模式,搭建企业数智化人才引擎
在持续服务个人开发者的同时,极客时间企业版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面对AI技术浪潮带来的企业数智化转型需求,极客时间将多年来在个人服务领域积累的深厚经验,系统性地转化为服务企业组织的新动能。
相较于个人学习的灵活自主,企业数智化人才培养更注重体系化建设和规模化成效。为此,极客时间突破传统课程输出模式,创新推出深度定制的AI人才培养解决方案:通过举办AI竞赛激发学习热情、设立AI技术认证建立能力标准、开展入企AI培训解决实际业务难题,确保每一次学习都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和创新成果。
这一创新模式已获得市场的充分验证。截至目前,极客时间已成功服务超过4000家典型客户,业务覆盖互联网、金融、制造、消费等重点行业,充分证明了其在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和组织能力进化方面的卓越价值。
AI时代的技术学习新策略
自2022年11月ChatGPT问世以来,AI技术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加速期。面对信息洪流和工具选择的困境,极客时间明确了自身定位:在AI时代,继续作为开发者的可靠学习伙伴,既要拥抱新技术,也要坚守技术根基。
“我们会帮你筛选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不只限于AI,也包括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网络协议、数据结构等这些支撑技术的基础课程。”极客时间在致用户信中强调,“技术更迭时,扎实的根基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三大举措构建AI时代学习新生态
为应对AI时代的学习需求,极客时间宣布将重点推进三大举措:
持续遴选全球优质内容:平台将继续从海量信息中“甄选与精译”有价值的公开资料和实战案例,为用户提供能直接解决问题的学习资源。
制作更多“可上手”的课程:极客时间将把课程做得更加场景化,通过真实示例清晰展示一个问题在过去如何解决、现在如何用AI解决、差别在哪里以及效果对比。
坚守并更新基础课:在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平台承诺将继续深耕底层理论和实践,把不变的技术基础讲透、讲深。
AI技术重塑学习体验
过去一年,极客时间已将AI技术深度融入产品体验中:
●搜索引擎接入了语义化的AI搜索,能更准确地理解用户问题;
●新用户首页增加了岗位与方向驱动的个性化推荐,帮助用户快速规划学习路径;
●每门课程配备了1分钟的AI导学文本与音频,大幅节省用户试错时间;
●课程音频更自然、更有人味,我们为讲师打造了更贴近原声的AI音色。
共创共享,与用户共同进化
极客时间强调,平台从来不是单向输出的知识传输器,而是与用户共同进化的学习生态系统。用户的每一条评论、每一次反馈,都在影响着平台的发展方向。
“你在使用AI时的困惑、经验、失败或好用的实践,都是我们最宝贵的参考。”极客时间在致用户信中呼吁用户持续分享想法,并提供了专门的反馈渠道,区分企业版与个人用户的不同需求。
展望未来:借浪前行,不负时光
在品牌升级的背后,是极客时间对技术学习本质的深刻理解:“AI不会替代‘持续学习’的价值”,它只会提出一个问题:你愿不愿意继续学习,并把学习变成推动自己前行的力量?“
展望未来,极客时间希望与用户一起,让“学AI,用极客时间”成为这个时代里一种让人更有底气、更不孤单的学习方式。
“愿你不是被浪潮卷走,而是借浪前行;愿你成为时间的朋友,也成为极客时间的朋友。”这不仅是极客时间八周年的寄语,更是对AI时代数智化人才成长路径的美好期许。
关于极客时间
极客时间是极客邦科技旗下的AI知识学习服务平台,致力于为数智化人才提供前沿而实用的职业成长培训。八年来,平台通过专栏、视频课、每日一课、大厂案例、训练营和入企培训、咨询等多种形式,构建了立体的知识体系,已服务数百万开发者。同时,极客时间企业版已与超过4000家企业客户达成合作,持续为各行业数智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张珺洁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