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东方网
清风洗碧,桂雨生香。2025年9月9日,正值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武东中学和武东中心学校的校园里,洋溢着书声与欢笑,更涌动着感恩与温情。全镇干部群众、师生家长、乡贤贤达、爱心人士,带着同一份情怀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一个属于武东的庄严时刻——武东镇奖教助学基金功德碑揭牌仪式。
这方石碑,不仅仅只是一块碑:它镌刻着镇党委的深切关怀,镌刻着爱心人士的无私善举,更镌刻着武东人世代崇文重教的赤子情怀。碑石虽静立,却像一座灯塔,照亮着学子们逐梦的征途;碑文虽无声,却如同一首长歌,吟唱着武东人教育报国的赤诚初心。
众力成碑:星火汇聚成星河
揭牌仪式上,镇党委书记朱天林、镇长钟乾及镇领导班子成员,携手武东镇奖教助学协会名誉会长林善珂、会长朱田祥、常务副会长兼办公室主任饶金星、副会长温明开、秘书长林其汉,与两校领导班子一道,共同执起红绸。伴随阳光倾洒,功德碑在彩带飘落间熠熠生辉。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许多人眼中泛起泪光——这是武东教育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
功德碑上,一个个名字熠熠生辉,那不是冷冰冰的字迹,而是炽热的情怀,是一曲由无数爱心汇成的动人乐章。原厦门市武平商会武东分会心系故土、情牵教育,慷慨捐赠708636.56元,如春风化雨,浸润心田,切实改善了教学设施,丰富了学习资源;当获悉家乡学校热水供应难题,武东镇奖教助学协会迅速发起倡议,短短时间即收到240余笔捐赠,总计 234227元,犹如一股暖流,流淌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国网武平县供电公司亦不忘社会责任,捐赠60000元,以企业担当温暖莘莘学子的求学之路……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双双捧出的热切之手,是一颗颗装满乡情的心。善款如春雨润物,化作了孩子们课桌上的新书、教室里的新设备、寝室里温热的洗澡水。
情怀永续:一份赤诚贯古今
武东,自古崇文重教。翻开镇志,历代乡贤慷慨解囊、建学施教的故事不胜枚举。今日的功德碑,正是这一脉精神的延续与升华。
林善珂,虽已年逾古稀,却仍亲自出席揭牌仪式。他伫立碑前,字字嘱托沉甸甸,声声寄望暖人心。“教育兴,则乡村兴;人才旺,则武东旺。”老人家眼中闪烁的光芒,比碑石更厚重,比岁月更悠长。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后辈:财富有尽,精神无疆;捐资是一种义举,更是一种传承。
朱天林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奖教助学协会的担当:“这方碑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更是一曲凝心聚力的同心歌。”他指出,协会不仅带来了物质的资助,更以教育基金的品牌效应,树立了乡镇教育公益的标杆。
师者有誓:感恩铭记化动力
武东中学校长吴梅涛、武东中心学校校长肖小英在发言中动情表示,这份善款背后,是乡亲们的厚望,是对教育的托付。他们承诺,将用好每一分钱、管好每一笔账,不辜负这份信任,把感恩转化为责任,引领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奋进,把今天接受的爱心,化作明日回馈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会长寄语:立碑为旗,号角再鸣
“今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立起这方碑。”朱田祥在发言中,言辞恳切而铿锵。他深情说道:“这方碑不是冷冰冰的石头,而是一面旗帜、一声号角,是感召更多乡亲、更多爱心人士投身捐资助学的动员令!”
他呼吁全体乡亲、旅外贤达、社会各界:“让我们用双手,搭起求学的桥,用真心聚成暖人的光!你们捐出的不是数字,而是孩子们眼中的星火,是教育土壤中的暖流,更是托举武东未来的力量!”
碑石长青:铭记更是传承
如今,功德碑已伫立在校园最显眼的地方。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在碑上,折射出温润的光辉;傍晚的微风拂过,仿佛有书页翻动的轻响,那是孩子们将感恩写进作业本田字格的声音,是他们心里暗暗许下“长大回报家乡”的誓言。
这方碑,不只是纪念,更像一粒埋进校园里的种子。它以善为壤,以爱为光,将在无数人的浇灌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庇佑一代又一代学子。
携手未来:点亮武东教育梦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今天的碑,是一个新的起点。它提醒我们:捐资助学不是一时的善举,而是一场持久的接力。
让我们行动起来,继续汇聚点点星光,托举莘莘学子,让更多孩子安心求学,让更多家庭看到希望。让这份善念,像星火一样代代相传,照亮武东教育振兴之路。
我们坚信,有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奖教助学协会的坚定担当,有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武东的教育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更多“武东骄子”将从这里走出,奔向更广阔的天地,又满载而归,将荣光洒回这片深情的土地。
碑已立,心更聚。愿更多爱心人士携手并肩,与我们同心同行,共筑武东教育梦,共书武东未来篇!武东教育的薪火,必将越燃越旺,照亮未来的无数晨曦!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