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资讯 • 正文

第17届商界木兰年会盛大召开!开场的这节商业大课,释放出了哪些增长新信号?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信阳新闻网

  4月18日,2025年第17届商届木兰年会在中国·北京正式举办。作为由中国顶级商业女企业家俱乐部“木兰汇”主办的年度超级峰会盛典,木兰年会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全国的顶级企业家与专家学者,对过往一年的来时路做出回顾和总结,更基于当下环境的变革,探讨新时代的商业增长新机遇新路径。尤其是当下国际格局的动荡和变幻,中国的企业家们迫切需要深度探索,修炼出一套能抵御万难的商业心法。
 
  曾有企业家预判,本届木兰年会后,中国商业环境将会迎来巨大变革,甚至会激荡出影响未来10年的成熟商业增长新模型。探其缘由,我们不妨将视角向后看,拆解一下什么是“木兰汇”,以及在当今时代,企业应如何找到经营增长的最大杠杆。

  一、木兰汇,中国商界女性领袖的顶级生态圈
 
  木兰汇是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发起成立的,以“30位具有影响力的商界女性”上榜木兰为核心,汇聚女性企业家和高管的高端女性俱乐部,是中国女性商业领袖的价值创造与分享平台,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很多人熟知的顶级女企业家如董明珠、何振红、孙伊萍、杨澜、杜华等都是俱乐部的创始团队及座上宾。
 
  数据显示,“木兰汇”累计成员近300人,其中包含30位常务理事,20位理事。理事单位市值总和过万亿。近20位木兰理事多次上榜福布斯“亚洲商界权势女性榜”、《财富》“具有影响力的25位商界女性”、《金融时报》“全球最有影响力女性”,无论是在中国商业环境还是世界范畴内,木兰汇都是不能被忽视的存在。
 
  二、用直播做杠杆,撬动增长新机遇
 
  拆解完“木兰汇”,我们来探讨第二个问题,在当今变幻的格局之下,企业应如何找到经营增长的最大杠杆?在听完本届木兰年会的开场商业大课后,或许现场100余位全国顶尖的企业家们心中都有了答案,那就是来自本次商业大课的主讲人、企业家公域直播导师王义分享的主题:商业&直播。

  王义是谁?他是木兰年会盛典全场唯一“商业&直播”大课的唯一演讲嘉宾,也是国内首个聚焦公域流量和变现的超级公域联盟“果因同学会”的校长。在他长达60分钟的深度演讲中,不断运用精彩案例和深入浅出的流量真理,赢得了台下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而这次的演讲总结下来,只有一个朴素道理:直播是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中,企业家效率最高的一种杠杆能力。当代企业家只有掌握了流量思维,来重构自己的商业模式,才能拿到最高目标的商业结果。

  王义是标准的科班出身,他从传统电视台转战到新媒体直播间,换的是媒介,不变的是面对镜头时从容不迫的语言能力。因此只用了14天,他就能在直播间创造出万人在线的自然流奇迹。
 
  依靠自身的直播能力,他不仅快速实现了第二次、第三次、第无数次万人在线直播间,更是单枪匹马探索出了一套“1人1年1套设备1000w”的公域变现模型。在去年北京大学的线上研修班上,王义作为特聘导师,更是用实战经验向学子们充分展现了互联网时代的最新流量玩法,并且深度剖析为什么直播是撬动杠杆的最佳利器。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离不开一个靠谱的木兰,王义也不例外。他背后的神秘木兰就是“果因同学会”的联席校长——龙艳妮。她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合作指导教师,曾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DP中心副主任,也是曾一手操盘出纪棠MCN、谋事文化、简纯科技三家行业头部机构的超级CEO,是不折不扣的“商界木兰”。他们俩既是携手并进的企业管理者,也是身居一线背靠背的行业操盘手,更是用直播驱动自身企业增长的行业践行者。
 
  正因如此,选定王义作为本届木兰会唯一商业大课的主讲人,似乎就更显得水到渠成。从企业家视角来看,王义是用直播撬动流量、撬动商业增长新杠杆的代言人;从亲自下场直播的视角来看,他早已在这件事情上深度践行了20余年;而作为木兰年会现场的嘉宾,他与优秀的木兰代表一起,共同舞出了“果因同学会”这个超级公域联盟。

王义和龙艳妮携果因同学会代表参会
 
  三、用直播驱动增长,逐梦下一个10年
 
  当全球经济进入“VUCA时代”,中国企业亟须摆脱路径依赖。因此,在本届木兰年会致辞环节后,主办方就选择让王义带着“直播驱动增长”的流量理念来为本次盛典拉开序幕,或许也是想用鲜明的案例向中国商界传递出新的信号:直播不仅是流量工具,更是重构商业模式的关键钥匙。未来10年的商业壁垒,属于那些能将“流量杠杆”转化为“系统能力”的企业家,未来属于敢于逐梦的商界一号位们。
 
  2025第一季度虽已落下帷幕,但中国的企业家们一直在征程的路上,愿中国企业能在巨变时代之下写下新的注脚,砥砺前行,待来年春日木兰花再开时,再聚首。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