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资讯 • 正文

2024 Create@“未来出行”赛道全球创新大赛苏州复赛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信阳新闻网

  12月6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上海金桥(集团)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与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强强联手,共同聚焦“未来出行产业”,主办的本届2024 Create@“未来出行”赛道全球创新大赛苏州复赛成功举办。
 
  在正式开赛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金桥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严俊杰,进行了线上致辞,阐述了本次大赛对于金桥出行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对所有参赛选手的鼓励和期望。

  本次复赛,苏州海之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信诺先端热工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伯宇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恩高光学材料有限公司、果客行(苏州)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那一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库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鑫境声愈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原极(上海)科技有限公司、骥千里(苏州)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海太驿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呈途科技有限公司、兆边(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启视洵睿(苏州)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申博电?科技有限公司、迈氪锶(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卓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设序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众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斯欧(合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福迩斯基环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计21家优秀项目参与,经过精彩的路演及答辩环节,共同角逐总决赛晋级名额。

  大赛特别邀请了宝马亚太技术中心高级经理郝黎明,中亿投资董事总经理朱晓莉、元禾控股先进制造部张晓彤,猎鹰投资投资总监刘仲,敦行资本副总经理盛振华,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转化二部副部长陈宝玉,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基金办主任、上合组织青年创业智库专家王苑,太湖空天动力研究院院长助理王书蓓,原海军装备部重大项目管理中心工程师秦梓铭共9位行业专家和投资人作为评委团,他们依据技术创新性、发展潜力、市场定位、团队竞争力、现场表现五个方面进行了提问、建议和评分。同时,金桥集团商务经理马艺龙、上海瑞谷传祺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凤梅也出席了本次活动,为参赛项目加油助力。
 
  最终,苏州申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众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卓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太驿微行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鑫境声愈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启视洵睿(苏州)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设序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伯宇科技有限公司共8个项目,成功获得总决赛晋级资格,将于12月11日在上海金桥东方万国宴会中心参加线下总决赛及颁奖仪式,期待新生代创新企业在总决赛脱颖而出。想了解冠军奖项花落谁家,可通过大赛官网预约观看总决赛现场直播。

  上海金桥作为浦东新区,乃至上海市汽车产业的核心承载地,是产业生态构建最优的地区之一,作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金桥以浦东1/50的土地贡献了超过1/4的工业经济规模,被称为上海乃至全国“亩产最高”的地区,其中汽车产业也成为浦东发展史上第一个千亿级别的产业。
 
  对于新一轮的智能化浪潮,金桥将立足于“立法、产业、场景”三大优势,紧紧抓住科技变革机遇,积极打造未来车产业生态。
 
  在政策支持上,202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印发了《浦东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其目标是到2025年,将浦东新区初步建设成为世界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引领区。智能网联汽车整车产量突破130万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4800亿元;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国内外优秀企业达15家,规上企业数量达150家,产业生态链企业突破4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0家。浦东大企业创新中心、关键领域企业研发平台、功能性平台等各类创新平台达到25家。
 
  在智能化产业集群构建上,金桥以“新能源汽车+智能车联网”为导向进行科技研发,建设涵盖新能源车整车测试、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智能网联汽车系统集成运用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在场景提供上,全球首个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应用场景——金桥智能网联车测试示范区也正式启动,金桥开发区开放了29.3公里自动驾驶测试道路,这也是国内首条中心城区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
 
  (广告)

责任编辑:夏天 审核:高海仙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