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综合 • 正文

上海交大知名机器人专家王贺升,担任UniX AI首席科学家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东方网

  7月11日,上海——全球领先的具身智能公司UniX AI,宣布机器人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王贺升教授,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他的正式加入,为UniX AI在通用人形机器人领域,进一步取得领先优势,增添了重要力量。

UniX AI首席科学家王贺升教授
 
  顶尖机器人专家加持,UniX AI优势领先
 
  王贺升是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机器人顶会IROS2025大会总主席。他也是IROS成立以来,唯一一位中国内地主席。
 
  作为国内最早开始研究机器人的权威专家之一,王贺升作出的重要贡献,是针对非结构化环境下机器人高精度复杂作业的挑战,率先提出“深度独立交互矩阵”创新概念,构建了一套适用性广的自适应视觉伺服方法体系,攻克了大范围动态场景下的机器人高精度控制难题,创新成果在工业、服务机器人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教授在机器人领域,研究成果卓著,在国内外刊物和会议发表SCI/EI索引论文200余篇,其中SCI索引100余篇,发表包括TRO, TPAMI, TAC, TIP等IEEE汇刊论文10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6000余次。在机器人、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会议ICRA, IROS, CVPR, ICCV, ECCV, AAAI上发表论文50余篇。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0余项。同时,王教授还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入选上海市曙光计划等人才计划等。
 
  对于加入UniX AI,王贺升表示:“UniX AI很低调,成长速度飞快,在短期内已经成为了一家业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和通用人形机器人公司,我对其发展前景高度看好。同时,我也对创始人Fred杨丰瑜充分信任,00后的他已经展现出相当成熟的商业操盘能力,此外,他本人又在机器人视触觉方面有着深厚积累,这对于一个高科技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加入UniX AI后,王贺升教授将会在技术开发、产品迭代、团队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
 
  UniX AI创始人兼CEO杨丰瑜说道:“具身智能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系统工程,产业链规模庞大,作为当下最热门的赛道之一,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需要产业和学界双轮驱动,互相促进。王贺升教授的加入,将助推UniX AI成为世界顶尖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公司。”
 
  00后耶鲁少年登场,锁定通用人形机器人
 
  UniX AI创始人兼CEO杨丰瑜为00后,耶鲁大学博士。他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方面研究卓著,截至目前,共发表机器人视触觉论文15篇,被多家人工智能和计算机顶会接收。他搭建了世界首个触觉大模型 UniTouch,适用于与视觉、语言和声音等多种模态相连的基于视觉的触觉传感器。从机器人抓取预测到高细粒度的材料分析,UniTouch 能够在零样本训练条件下,执行各种触觉感知和操作任务,是全球首个展示出这种能力的模型,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持,特别是在通用人形机器人领域。

UniX AI创始人兼CEO 杨丰瑜博士
 
  谈到创立UniX AI,杨丰瑜说道:“具身智能行业是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颠覆性行业,大量的社会资源和人才正在涌入这个行业,会诞生很多像苹果一样的明星公司,我们对此充满期待并全力冲刺。”
 
  作为一家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形机器人公司,UniX AI致力于在TO C场景中发挥作用。杨丰瑜认为:“面向消费者的TO C场景,市场前景广大,富有想象空间。其中,家庭是人形机器人未来最重要的使用场景,也是对人口严重老龄化的社会,最大最切实的帮助,非常具有社会意义。”利用领先的泛化能力和自研硬件,全方位涵盖各种不同的TO C应用场景,是UniX AI通用人形机器人的最终目标。
 
  高效产学联动,UniX AI九月量产
 
  UniX AI拥有超过100人的研发团队,覆盖结构、电子、算法、深度学习等领域。成员包括进行世界最前沿研究的国际一流学者,以及具备百万SKU号可迁移量产经验的落地专家。UniX AI优势突出,拥有Unitouch触觉大模型等多个全球领先研究及技术成果,能够解决泛化过程数据匮乏与长序列等技术问题。此外,UniX AI的核心零部件全部实现模块化自研,这不仅在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也为大规模量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八月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机器人的大会上,UniX AI将推出轮式人形机器人Wanda和双足人形机器人Martian,展示人形机器人在TO C场景,包括家庭场景中的落地应用,涵盖“厨房清洁场景”“餐前餐后场景”等。
 
  随着王贺升教授加入团队,UniX AI将持续开发人形机器人硬件与软件,加速通用人形机器人产品迭代与场景开发,将Everyone should have a robot的企业愿景落实于行动。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