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网
坚守“开门办报”传统 拓展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
胡线勤
【摘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新时代大兴“开门办报”之风,是践行党性与人民性的重要体现,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倡导深化“开门办报”,拓展创新视野,走实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既要畅通渠道,更要多维度了解群众诉求;既要黏住用户,更要抢占先进技术;既要破茧房,更要集民智;既要正文风,更要强作风。
【关键词】开门办报畅通渠道抢占技术群众诉求[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媒体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坚守“开门办报”就是要转变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不断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把守正创新与新技术场景结合起来,生产群众更喜爱的内容,以开放姿态吸引用户参与新闻生产传播,努力搭建群众离不开的渠道。当前,随着5G投入运营,移动互联网正以乘风破浪、一日千里之势改变社会生态,传播格局和传播形式发生了深刻变革,驱动主流媒体从“浅融”向“深融”挺进,全民进入“读屏”时代。
应当看到,近几年来,全国报业通过融合转型发展,已拥有了坚实的技术条件与社会基础,“开门办报”已经成为行业自觉、行为自觉。在媒体深度融合的今天,还需要对“开门办报”进一步深剖细析,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坚守“开门办报”,是党性和人民性有机统一
追根溯源,“开门办报”源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党历来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大兴“开门办报”之风。1948年4月,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时说:“我们的报纸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是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邓小平同志曾告诫全党:要充分认识党的主张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江泽民、胡锦涛均在不同历史时期一以贯之地强调“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他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报坚持抢占时机制高点、道义制高点、表达制高点,是主流媒体得以“枝繁叶茂”的发展源泉。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新闻战线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就是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新时代大兴“开门办报”之风,是践行党性与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一是坚持“开门办报”优良传统是实践实事求是路线的具体行动,是一切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二是坚持“开门办报”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三是坚持“开门办报”是新闻单位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有力抓手,能够不断增进报业同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能够集民之智、纳民之策,彰显报业主流媒体服务社会治理的专业价值。
大力倡导“开门办报”,走实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势在必行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下“人人都有麦克风”已成现实,媒体要积极推进深度融合发展之路,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目标,坚持“开门办报”优良传统,走实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势在必行。
1.创新理念,“开门”办媒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首先要对“开门办报”的理念进行创新迭变,面向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将“开门办报”拓展到“开门办媒体”的领域,创新叠加交汇效益,即不仅仅停留在传统意义的“开门办报”上,还要基于在网络阵地进行“开门办网”“开门办微”“开门办端”等,对报业长期形成的运营理念、生产模式、传播方式进行创新,针对网民需要,充分发挥报业在新闻源选择、议题设置、新闻“策采编发传管评”方面的功能,围绕“新闻+服务”模式,从内容生产的主导者转向引导者,提供网民喜爱的新闻产品与优质服务,增强产品与服务的黏性。
2.亲民利民,坚决拆除“门槛”
大兴“开门办报”之风,就是要打通媒介与用户之间的壁垒,畅通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络通道,将“我写你看”变为“你需我供”,构建起融合新媒介技术的在线化、智能化、场景化等全媒体平台,拆除报业与用户之间的“门槛”,实现报业与用户互动的全天候、即时性、跟踪式服务。在技术赋能下,报业要乘势而上,通过“开门办报”亲民便民利民。一是亲民。让市民通过新闻网、新闻客户端发声,进行“民生问政”。二是便民。要以直播间为切入,将各种信息汇集到直播群,让用户虽不在现场,但能“感同身受”。三是利民。要增强手机客户端的存储功能,让老百姓只需输上几个关键词,想要的信息就能较为精准地呈现。
3.鼓励参与,促进互通“办报”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只有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因势利导,才能激发互通“办报”热情。在新技术强力驱动下,报业已经传承了“开门”之风,要以此为契机,为用户赋予更多参与渠道,比如引入MCN多频道网络产品形态,把内容生产由媒体掌控的方式,逐渐转向媒体与用户共同参与的协作方式,通过新闻传播平台的开放性,调动参与热情,让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分享与消费,促进报业与用户互通共融,释放新闻生产力。
4.过滤导流,满足分众需要
媒介过剩时代,海量信息瞬间生成,其中不乏重复、失实、虚假碎片,导致人们难以辨别。针对传播方式从“一对多”转向“多对多”的变化,报业要对信息过载做过滤导流,主动提供多元、适用、正确的信息,消除社会大众在信息选择上的无力感与认知上的不确定性。通过主流信息导流,形成以互动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分众化、差异化传播,满足用户追求个性化信息的诉求。
深化“开门办报”,必须拓展媒体平台开放性
党的宗旨决定我们必须始终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不是一个短期过程,而是党媒务必长期贯彻执行下去的基本举措,始终做到一心为民、诚信为民、实干为民。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才能真正获得党的伟大事业的基业长青。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报业必须面向群众、面向市场,探索怎样做到讲的话群众喜欢听,写的文章群众喜欢看,符合受众心理需求,是报业新时期首先要做好的“必答题”,更是面对媒体变革画出的路线图。
1.“开门办报”既要畅通渠道,更要多维度了解群众诉求
“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可以说,网络为“开门办报”提供了一个新空间、新载体、新次元。如何使“开门办报”的“门”开得更大、大众参与率更高,重点在于媒体的开放性。我们要善于学习掌握互联网思维,寻找并用好同受众交流的新渠道,实现“互联网+”。面对规模日渐庞大的网民群体,报业工作者既要用好“铁脚板”,深入基层、深入生活,走进群众接地气、察民情、听民声,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同时要用好“网格化”,充分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摸索多维空间吸引并聚合尽可能广泛的人群,多方位了解网民真实诉求。
2.“开门办报”既要黏住用户,更要抢占先进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网上新闻舆论工作,他多次强调:“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报业通过融合新媒介技术,在网络空间里有了“一席之地”,但这远远不够,不能以现有技术仅仅“坐门守报”看流量,而要变受众思维为用户思维,主动出门找用户,依靠优质内容与服务,吸引并留住受众,实现与用户的强连接;更要增强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度,主动进军新媒体领域,加大新技术研发投入,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使移动互联网新技术“为我所用、为我所引”,整合畅通与用户连接的渠道,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和影响力。
3.“开门办报”既要破茧房,更要集民智
广泛应用的算法推荐与人工智能,为用户提供了较为精准的信息素材,但也由此产生“茧房效应”,有意或无意遮蔽更为多元的信息,导致用户认知的狭隘。报业要勇于打破“茧房效应”,通过创建“市民智库”等方式,让市民有机会“纸上问政”“见面问政”“网络问政”,拓宽认知面。另一方面,拓展市民智库的朋友圈,吸纳各行业各领域精英参与,提升网民对新领域、新知识的接受和实践,让网民分享信息便利的同时,接受正确舆论引导。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发挥媒体平台聚合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坚持问策、问计于民,让民意有出口有作为,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开门办报”既要正文风,更要强作风
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党报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媒体要研究受众阅读需求和习惯转变,策划群众关注的身边“急难愁盼”选题,以鲜活的、非说教式的“讲故事”方式去推进,讲好百姓身边的故事,用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影响力做好“走转改”。充分利用“报网微端”实现与群众互动,推动媒体权威性与网络快捷性相结合,以文风带作风,以作风转文风,用媒体人的使命担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中国报业杂志社社长、总编辑,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