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综合 • 正文

聊城度假区“订单式”回引人才,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网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基础,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高度重视人才回引工作,大力实施“归雁工程”,逐渐形成引得来、留得住、作用好的长效机制,返乡参与基层组织建设的人才队伍正在发展壮大。

  一、做精“选”字,明确回引条件

  近年来,聊城度假区主动出击,对有返乡创业或回村任职意愿的在外人才进行择优回引。区政工部在深入基层调研摸清各村现状和人才缺口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农业农村、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等有关部门意见建议,精准制定了9项人才回引条件,下好回引“订单”,将55周岁以下、户口或籍贯为度假区的在外各行业能人志士作为重点回引对象,构建了区、镇、村三级政策宣传队伍,建立了涵盖93人的“归雁工程”人才信息库,并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负责同志沟通交流,就各自掌握的符合回引条件的潜在人选进行集中研究,形成了常态化、精准化的回引机制。


 


  二、做好“育”字,加大培养力度

  在选精回引人才基础上,聊城度假区扎实做好回引人才培养工作。每年对回引人才开展不少于3天的集中培训,乡镇(街道)党(工)委借助“基层党校”平台开展经常性轮训。同时,组织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优秀村“两委”干部开展“一对一”结对帮带工作,让回引人才全面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村务管理等工作,尽快熟悉镇情村情民情,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长本事、强才干,从而有能力挑起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担子,切实发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即插即用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做严“管”字,强化日常管理

  聊城度假区严格树立“严管厚爱”相结合的理念,加强日常考核和综合分析,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对优秀返乡人员,鼓励其积极参与村级党组织活动,对条件成熟的纳入村“两委”班子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目前,聊城度假区已有72名回引人才到村任职,其中29名优秀人才任村党支部书记;对不胜任、不尽责的,果断调整,及时补充。在“严管”的同时,聊城度假区还加强“厚爱”工作,每半年召开一次回引人才专题交流座谈会,听取对基层各项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了解工作中遇到的瓶颈和困难,建立问题清单,调度有关部门逐一解决,让他们增强创业意识,坚定创业信心,迈开步子、甩开膀子、干出样子,切实做到了抓常、抓细、抓长。

  四、做实“用”字,保障作用发挥

  聊城度假区始终坚持“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对条件成熟的回引人才,推荐成为村干部人选;对表现优秀的,选拔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对暂不具备担任村干部条件的回引人才,持续跟踪培养,努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村级后备干部力量。

  聊城度假区湖西街道傅家坟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傅东坤在外经商多年后,在回引政策吸引下返乡创业,高票当选了傅家坟村党支部书记。当选后,傅东坤为加强乡村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修建了党建活动室、文化长廊、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了学习娱乐场所;开展了2次祭祖大典和1期国学课堂,大力传承弘扬傅氏文化;先后举办5次元宵晚会、消夏晚会、杂技晚会等民俗文化活动,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聊城度假区李海务街道的刘道之村和谭庄村是“归雁”人才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典型代表。刘道之村的孙广斌返乡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建立刘道之温泉旅游度假村,发展乡村旅游,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130余人,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余元,带领群众走向致富道路。谭庄村谭学兵部队转业后一直在外工作,在聊城度假区各级党委政府回引措施引导下,返乡参选村党支部书记换届并顺利当选。任职以来,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找准定位,成立金水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党员示范棚”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解决村民就业100余人,村集体收入每年达到20余万元。在谭学兵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返乡人员投入到合作社中,生产的蔬菜获得市场极大认可,现已成为聊城生态“菜篮子”品牌,“聊胜一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聊城度假区通过“订单式”回引人才,用政策的“真金白银”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