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景区预约制常态化可行吗
鉴于防控疫情的现实必要,不少景区在“五一小长假”时虽然开放,但采取了严格的限流措施,故宫、明十三陵、大唐不夜城等多个知名旅游景区都采取了预约制。尽管一些景区采取了管控措施,但还是没能避免拥挤现象的发生。假期中的泰山景区一度人满为患,一段视频在网上引起争议:为了看日出,大量游客拥挤在山道上,暂不说其中存在安全隐患,仅仅是大量人群聚集的现象,也给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制造了巨大压力。
在防疫期间,景区采取预约登记制度控制游客数量,应当是解决当务之急的必要之举。对此,多数游客也能理解,毕竟相比游玩的体验,生命健康安全更重要。问题的争议点在于,疫情之后,景区预约制是否可以常态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曾指出,景区限流需要统筹兼顾三个方面:经济性、安全性与体验性。实际上,这三个方面也是我们思考景区预约制问题的三个维度:景区盈利情况,景区设施保护情况,以及游客的旅游体验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一些包含历史文化古迹的景区,已经将预约制常态化,比如敦煌莫高窟,其中有大量珍贵的壁画与历史文物,必须限定参观人数,否则就有损害历史遗迹的风险。但更多景区并不存在这种文物被损坏的风险问题,景区在考虑是否采取预约制时,最在乎的还是如何能兼顾景区的经济效益与游客体验。
如果景区的开放时间过短,预约困难,则必然损害游客的体验,也有可能给景区经济效益带来损害。但如果不加以限制,过大的客流量对景区的维护与建设也会有负面影响。因此,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现实中,应该在两个问题上做足功夫。首先,当实行景区预约制时,应当本着便利性的原则,让更多游客可以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预约成功。比如,景区可以在门户网站与官方微信账号上开设预约通道,或者利用手机上的小程序,来帮助游客及时预约,并做好消息提醒的工作。只有方便快捷的预约方式,才能真正发挥预约制的调控作用,实现景区与游客之间的双赢。
再者,景区预约制应该与其他配套措施一起落实,打出调控景区客流量的“组合拳”,仅靠预约制一项举措,还是不够的。比如,近期黄山景区出现了一些拥堵现象,景区外的交通管制工作没能做到位,是造成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实行预约制的同时,还要通过交通管制、有序引导、网上购票等配套措施,真正实现合理限流、精准调控的目标。如今,对不少景区与游客而言,景区预约制常态化还是一个新现象,相信随着相关配套举措的合理落实,它将被更多人接纳,进而更好地协调游客与景区等各方的利益。
责任编辑:王文钰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