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推荐阅读 • 正文

手机媒体营销特征探析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摘要】伴随社会的进步发展,手机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从功能角度上来看,手机媒体融合多种媒体技术形式;从社会角度来看,手机媒体以其互动性、便携性、即时性的特点被人们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本文从终端系统、传播学、营销学角度就手机媒体的营销特点问题展开探究,旨在更好地发挥出手机媒体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关键词】手机媒体  移动终端   营销特征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A
 
  在信息时代,手机这种通讯工具开始朝着个人信息终端的方向发展,手机的功能从最开始的语音对话交流发展成为信息的传递媒介,出现了手机媒体。手机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使得媒体发展进入到新时代,手机也成为人们实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和传统媒体相比,手机媒体能够承载更多的资源信息,且便于携带,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生命力,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显示出独特的营销属性。
  手机媒体概述
  1.内涵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终端平台的一种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手机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以分众作为基本传播目标,以互动作为传播意义,是被人们公认的第五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手机媒体的使用相对比较方便快捷。
  2.特点
  第一,私人化。手机媒体是私人的物品,能够记录用户的行为,由此也能够为运营提供有关个人使用者的各种信息。第二,精准化。手机媒体作用下的信息类型众多,且对信息的描述也趋于精准化。第三,即时性。手机媒体传输信息的特点决定其在信息传达速度方面要远远超过传统媒体。第四,互动性。手机媒体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传播,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双向交流,表达想法和意愿。第五,传播形式多样。手机媒体可以借助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等任何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来进行传播活动,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所报道的对象,给受众带来逼真而生动的感觉。
  手机信息平台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1.用户信息数量庞大,隐私保护性较差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9年1—3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稳步扩大,移动宽带用户占比小幅提升。截至3月底,3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5.97亿户,年增8.6%,1至3月净增3046万户。由此可见,当前我国手机用户数量较多,手机广告能够覆盖较广的用户群体,同时,手机运营商的参与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手机所拥有的信息,实现对用户群众信息的细分处理,但是在无形中也出现了过度解读用户信息的现象。
  2.干扰度减少,私密性较弱
  当前,手机逐渐发展成为人们的信息终端,手机信息的加密处理成为手机应用发展一个新的方向。人们在阅读手机信息时会置身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状态下,同时一些不适合被公众解读的广告信息也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发送,因而手机信息的私密性无法得到保证。
  3.通信平台方便快捷
  手机逐渐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移动信息终端,在运营商网络的扩大化发展下,无线通信的盲区不断减少,相应的手机上网功能不断增强,通过手机人们便能够获得重要的信息。
  4.手机信息平台运作管理复杂
  手机信息平台的运作涉及到内容的提供者、业务的管理者,以及信息的加工管理部门、推广营销部门与服务维护部门等。同时,手机媒体的成功运作还会受到网络营销管理网商、手机信息内容提供者、手机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的关注。手机广告信息传播肆意,信息泄露和信息被篡改的现象频发,在具体运行和传播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手机所最终传播的信息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手机媒体的营销特征分析
  1.从媒体终端看手机媒体营销特点
  第一,携带方便,交流便捷。一是方便携带,手机媒体是一种精致的个人信息终端,具有方便携带的特点,且在使用的时候显示出强大的多媒体功能,能够让人们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来获取各类新闻信息。二是较强的交互性。手机媒体更加具备交互性的特点,在表现上强调现代感,将视觉文化、听觉文化充分融合在一起。第二,普及性较强,资源丰富多样。手机媒体在功能层面远远超过传统媒体,智能手机的出现和发展加强了网络和手机软硬件的配合,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手机的应用功能。第三,融合媒体和个体社会化媒体。手机媒体是一种融合性媒体形式,因而具备多种媒体的功能特点。在科技的发展支持下手机媒体从补偿性的发展特点开始走向整合性的发展特点。在以往,手机媒体主要用来打电话,但是在互联网通信时代背景下手机媒体开始具备更强大的功能,在手机媒体的作用下能够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2.从媒体传播学看手机媒体营销特点
  第一,精细化的传播方式。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手机媒体能够让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想要获得的信息,手机和用户能够进行绑定。手机媒体便捷、定制化的优势特点也充分体现出手机使用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的特点。第二,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传统媒体相比,手机媒体在软硬件方面均显示出自己的特点,加上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手机也开始像网络一样承载更多元的信息符号。第三,交互、病毒性的传播。手机媒体在接收和发送信息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点对点的信息传播,在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交叉使用的现象,在无形中促进了病毒式传播。
  3.从媒体营销学看手机媒体营销特点
  和传统媒体相比,手机媒体能够实现营销的互动、服务、交流、精准、离散等特点。第一,手机媒体营销的交互性。一是即时性。手机媒体下的信息传播快速,基本上能够和新闻事件的发生同步,实现了对信息的实时性传播。二是互动性。手机媒体在进行信息交换的时候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手机媒体的个性化趋势能够帮助卖方市场不断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喜好,从而更好地促进产品宣传营销。第二,提升营销的精准性,降低营销成本。精准营销主要是指在了解客户基本信息和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需要,利用多种方式来为其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弥补以往大众化营销存在的不足。精准营销和大众营销相比能够更好地细分客户群体,借助先进的技术来分析用户消费行为。手机服务提供商通过后台数据能够精准地了解到手机用户的日常消费习惯、各项支出所占的消费比例,之后打造完善的消费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对客户信息的精准分类。第三,服务营销。服务营销更加关注顾客的需要,在了解客户需求的情况下为其提供服务,最终达到产品生产者和产品消费者利益互惠的营销目的,拉近产品生产者和产品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手机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下,手机功能变得不断增强,移动网络技术变得更加完善,通过手机移动终端能够有效解决人们对信息的需要。第四,营销的碎片化。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个人的注意力开始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谁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谁就能够在竞争中胜出,在营销背景下手机媒体的出现顺应了人们的发展需要,人们能够利用自己空闲的零碎时间在手机媒体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强大更进一步地丰富和完善了传统媒体的不足,手机媒体以其离散的特点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出现了门户、搜索引擎、实时通信等多种媒体形态,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定义了媒体的内涵。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不断更新的技术,更新了传播主体和媒体生态环境。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新时代背景下的媒体形式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使得每个人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生产者。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相关人员根据手机媒体的特点来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必要的营销,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手机媒体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张云.手机媒体的营销特征研究[A].媒介秩序与媒介文明研讨会暨第二届新闻传播伦理与法制学术研讨会[C].2018(22).
  [2]薄海琳.探究自媒体时代下手机媒体的艺术与娱乐化营销[J].艺术时尚旬刊,2014(4).
  [3]孔秀祥,翁婷瑾.手机媒体及其广告营销研究[A].新媒体产业国际研讨会[C].2017(12).
  [4]王欣.打造个性化的掌上媒体——基于手机媒体特性的定制营销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25).
  [5]顾翔.手机媒体营销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9.
  [6]孙冀.手机电视节目内容与营销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7]高坤.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媒体应用传播及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2(8).
  [8]段淳林,卢壮壮.手机媒体的营销模式研究[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09(12).
  责编/孙李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11月(下)P40-41

责任编辑:王文钰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