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原标题:“新时代民营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系列调研之三 民营企业如何翻过“三座大山”
人民网北京9月29日电(记者 刘然) 在去年11月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把一些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容为“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
然而,在同样的环境下,有的民营企业则持续向上,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他们是如何翻过这“三座大山”的?
近日,记者跟随中央网信办“新时代民营经济和高质量发展”调研团来到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调研,对高质量发展中的民营企业进行了近距离观察。
以消费者为核心 融化“市场的冰山”
在东南沿海,鞋服行业支撑了不少民营企业的崛起。但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局限等问题,不少企业都消失在时代的浪潮中。然而也有企业在一次次危机和困局中完成突围,成长为世界级的鞋服品牌。
“永不止步”的安踏就是其中之一。
从1991创建开始,28年来安踏经历了几次升级,在国内外市场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从自创品牌到逐浪国际市场,安踏目前市值已经超过1700亿港币,成为国内体育用品的龙头企业。
在谈到“秘诀”时,安踏集团副总裁李玲表示,“一切以消费者为核心”就是近10年来的发展要义。
“中国的年轻人喜欢买弹性更好的篮球鞋。”李玲告诉记者,因为中国的篮球场大都是室外的水泥地面;为了更舒适,安踏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设半码的品牌;安踏收集了全国最大的脚型数据库,为不同人群设计更舒服的鞋型……
在以消费者感受为导向的设计研发中,安踏研发了弹力胶、能量环、远红外保暖科技、防泼水科技、智能跑鞋等等“黑科技”。而在品牌方面,不仅有奥运冠军、NBA明星、优质偶像等代言,还定制个性化品牌设计,收纳世界各地设计师创新出新。
聚焦主业28年来,安踏始终聚焦于擅长的运动鞋服行业。从自创品牌到2009年收购FILA,正式进入多品牌运营。2018年安踏又以极大气魄收购了国际知名运动品牌亚玛芬,阔步走向了国际舞台。
以定力促创新 跨越“转型的火山”
走在万向精工4.0智慧车间中,轰鸣的机器间很少能见到工人的身影。
“改造之前,这个车间大约需要100多个工人,改造之后只需要5个工人。”万向钱潮董事长管大源告诉记者,改造后的生产线更加稳定,废品率极低,但是生产效率却提高了1.5倍。
以“万向节”等汽车零部件闻名于国内外的万向钱潮,在创立之初就把自主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我们从80年代开始就着眼创新,质量标准一直是盯着国际最高水平。”管大源表示,眼前的这座4.0车间在2014年就已投产使用,而更先进的第二工厂正在封闭改造中。
在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汽车行业转型新能源的档口,万向钱潮的业绩增长也面临着压力,但是投入技术改造的资金并没有减少,管大源的一番话令人印象深刻:“我们要有战略定力,要向高质量发展、要保持行业领先,就要聚焦主业,不断以技术创新降本增效。”
以服务促融通 攀越“融资的高山”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做出的重要指示。各级监管部门、行业组织、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政策服务、产品服务,切实打通民营企业在获取低成本资金方面的梗阻。
在浙江,省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为银行打分,表彰激励100家银行为企业做好融资服务。浙江工商联秘书长陈俊燕表示,为了解决融资难,他们建立了五项合作机制,为民营企业融资牵线搭桥;
在福建,泉州市人民检察院金融检察部门建立了“1+6”金融检察工作体制,搭建政检学银四方防护金融安全平台,联动促成187家企业与银行达成和解,帮助有再生希望的民营企业重返市场。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需求深度融合解决企业融资困境;
在广东,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在机构体系中专门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并出台了措施,在资源、考核、让利、服务等方面下足功夫,并利用科技手段、政企银互动、供应链网络等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增幅超过总体对公贷款增幅近14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9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央行会同有关部门发挥“几家抬”合力,利用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的政策组合同时发力,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今年以来,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增长较快,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他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一起,继续把这‘三支箭’用得更好”。
责任编辑:王文钰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