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推荐阅读 • 正文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摘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进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要以为群众服务为基础,培育融媒体人才,构建全面的融合平台,强化多元化经营,从根本上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 人才 资金 平台经营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信息化时代,新媒体得到充分的发展,传统媒体传播模式受到冲击。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一种融合新媒体的有效方式,可以凸显融媒体的传播效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要想更安全有效,就要综合县级媒体的实际状况及建设要求进行合理设计,使县级融媒体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提升。

  县级广播电视融媒体发展

  网络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动了媒体行业的持续发展,也对媒体行业的创新提出了要求。在此种环境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要突破发展瓶颈,就要与时俱进,适应市场需求,探究改革发展的有效路径。要充分利用融媒体交互性、有效性、便捷性等特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潜力,以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合理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整合资源,强化融媒体中心建设。

  在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要转变传统发展理念,合理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提升媒体内容质量,真正以人民群众为基础,强化建设质量。要以融媒体技术为支持,实现信息的互通交流,充分整合各种信息资源,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真正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跨越式发展。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策略

  1.以用户为中心,将服务作为主要抓手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要始终以用户为核心,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在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丰富政务和文化服务内容。例如,设置一些民生专栏,如交通违章查询、文化活动、医疗信息等。

  2.强化顶层设计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应重视顶层设计以及路径规划,充分整合优势资源,推动集约化发展,丰富县级融媒体中心功能,加强对群众的引导,更好地服务于群众。对此,在实践中可以基于以下内容开展合理设计。

  (1)重视顶层设计,通过政策扶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进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要明确基层政权建设的作用与基础性价值,通过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汇总基层群众的声音。领导班子与政府部门要在思想上重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将其与中心工作充分融合,统筹战略政策,重视绩效考核;基于县级融媒体中心顶层设计,针对性地完善各项指导方案,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持与支撑。

  (2)完善体制机制。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要凸显对群众的引导与服务作用。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创新工作模式与机制,重新塑造内容生产流程;转变传统传播模式,通过拓展传统媒体以及新兴媒体渠道,构建灵活、完善的工作模式与平台,进而为各种资源共享、媒体互通及服务提供支持。充分拓展管理界限与媒体分隔模式,横向上要突破不同媒体机构间的壁垒,纵向上要通过开放式管理,利用扁平化方式强化管理,进而保障工作人员之间的紧密配合,真正构建一个多向互动、灵活沟通的工作模式,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根据实际状况丰富传统的服务功能,通过拓展服务的方式转变传统单一的信息传播功能,保证满足群众工作生活的不同需求。融媒体中心要转变传统工作模式,丰富服务功能,综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将服务本地群众作为主要目标,充分凸显融媒体的服务功能,真正满足不同群众的不同需求。

  3.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根本。在进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要明确人才的重要性,重视人才的选择、开发与激励,拓展人才引进渠道,通过与政府、社会资源整合,加强沟通与合作,通过不同的方式深入挖掘专业人才。要完善人员编制,加强优秀人才队伍建设,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4.创新经营管理模式

  县级融媒体中心要根据实际状况完善运行机制,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在综合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等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构建一个完善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经营管理模式,整合技术及人才等不同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通。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已经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其模式主要分为四种:财政依托型、市场经营型、县级媒体云平台型、中央媒体云平台型。

  (1)财政依托型。其主要可以分为服务国家建设以及提升地方宣传两种类型。一是服务国家建设——延庆模式。以服务一些国家重大项目为基础,如为奥运会、世园会等重大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延庆融媒体中心将服务国家建设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广电+报业”全新的融媒体模式,凸显其服务功能与作用。在地方以及国家政府的支持之下,通过对内与对外两个方面进行媒体融合,利用传统的报纸、电视台、广播中心,以及微博、抖音、微信等新媒体资源进行传播;在与中央媒体共同合作基础上,充分借鉴媒体融合的经验,综合人才、技术以及资源优势,强化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二是提升地方宣传——玉门模式。县级部门从经济上来说相对薄弱,人口数量也较少,但受传媒市场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在综合自身优势,构建融合媒体共享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广播、电视、微博以及微信等方式构建全城免费WiFi的传播矩阵,提升地方宣传。最为经典的就是玉门模式。玉门市广播电视台构建了“一中心四系统+爱玉门APP”的全新融媒体共享平台,在此系统中构建了基于报道指挥、融合生产以及全景演播室、媒资管理等的媒体核心,充分整合了地方传播能力,构建了一个内部与外部融合沟通的渠道,并将其与微信等新媒体产品有效融合,为用户提供较为复杂的公共服务以及生活服务。

  (2)市场经营型。以移动建设为优先策略,通过各种新媒体技术,创新融媒体产品;在技术上创新合作,通过直播、无人机等技术进行融媒体建设,重视技术研发与创新,强调人才培养、产品创新;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将活动与视频等作为服务的主要内容,利用活动策划、推广、直播等方式组织开展各种服务。

  (3)入驻平台。主要可以分为地方媒体云平台型和中央媒体云平台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可以将媒体融合产品作为发展的重点,为中心建设提供技术、资源以及运营等不同方面和领域的支持。一些政府利用融合中央厨房的方式,由县级融媒体中心集中指挥,通过充分协调与调度,将区域范围内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效融合,真正形成了一次性采集、多元化发布、多平台互动的模式,实现了全流程的无缝衔接,做到了信息数据的有效共享。

  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为代表的中央媒体是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矩阵,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可以依托中央及省级报社的中央厨房,通过对技术、人才以及资源的整合,根据自身的优势,实现充分、完善的融媒体平台运营,不断丰富运营经验与理念。

  5.资金保障制度

  充足的资金保障是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点。对此,在实践中,要整合政府与平台两方面的资源,通过政府补给、平台营运的方式进行建设,并以二者为基础,从根本上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为此,可以建立县级融媒体中心专项基金,保障基础运营的开展,提升内容质量;同时,坚持采编、经营分开的基础原则,强化自我建设与发展,真正增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综合实力,实现其价值。

  结语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要综合人才、资源、资金以及平台等不同资源,根据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具体要求,合理应用各种新媒体技术,整合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资源,构建一个横纵联合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通过多元化、系统化的方式进行运营管理,进而从根本上凸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价值与效能,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山西省侯马市广电中心)

  参考文献

  [1]陈国权,付莎莎.传播力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J].新闻与写作,2018,413(11).

  [2]朱春阳,曾培伦.“单兵扩散”与“云端共联”: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基本路径比较分析[J].新闻与写作,2018(12).

  [3]沈阳,闫佳琦.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思考[J].中国出版,2018(22).

  [4]杨明品.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新一轮事关全局的基层媒体改革[J].有线电视技术,2018,v.25,No.343(7).

  责编/马文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10月(下)P12-13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