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国际 • 正文

国际社会看好中国市场和增长潜力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贡献”——国际社会看好中国市场和增长潜力

  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综合排名与上年持平,综合得分稳中有升。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中国经济虽然存在下行压力,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变,仍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条件和潜力。一些国家官员和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纷纷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点赞。他们表示,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市场充满活力,政府政策引导务实有效,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能力迅速提升……世界看好中国发展前景。

  “没有哪个国家能在70年间取得如此巨大的经济成就”

  7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美国彭博社撰文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已经摆脱了贫困,而中国多项高精尖产业发展已处在世界前沿。

  “没有哪个国家能在70年间取得如此巨大的经济成就。”俄罗斯总统保护企业家权利全权代表季托夫表示:“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眼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十分普及,俄罗斯非常需要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希望和中国展开相关合作。”

  上世纪70年代,克罗地亚对外友好协会秘书长、克中友好协会主席安德烈·卡拉菲利波维奇首次访问中国。40多年来,他频繁往返于克中两国间,亲眼见证了中国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尤其是近10年,中国经济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完成了从量到质的历史性跨越,老百姓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得到满足。”

  俄罗斯国立管理大学跨国企业经营教研室主任沙里波夫表示,中国在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建设成就斐然——中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营业里程均位居世界第一;在全球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十大港口中,中国均占有七席。“我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这些例子。中国的发展成就值得世界敬佩。”

  “中国正稳步向制造业强国和科技创新强国迈进”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今年7月发布报告指出,中国经济政策重心已转向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庞大而充满活力的市场、中国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力、日益增长的进口需求、完整的产业体系、不断增长的科技创新能力、快速延展的基础设施和交通骨干网络、新发展理念下不断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都是中国经济抵御逆流的定力之源,也是广大外国企业和投资者选择中国的信心之源。

  南非经济学家倪杰瑞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和进口需求将有助于提振正在弱化的全球经济活动。

  查理大学捷克中国中心执行秘书长米洛斯·巴拉班表示,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新动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西班牙IE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菲利克斯·巴尔迪维索指出,“必须以长远的目光看待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在世界经济整体不稳定性加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数据依然亮眼,依然韧性十足。”

  韩国西江大学经营学教授丁有信说,中国正集中精力打造尖端产业,取得的成就不胜枚举。“中国正稳步向制造业强国和科技创新强国迈进。这让世界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不断扩大开放的中国市场正为其他国家带来越来越多的机会”

  “如果不能在中国继续发展,奥迪将无法延续成功。”曾长期在中国工作的奥迪集团董事亚历山大·塞茨对中国心怀感激,“如果没有中国市场的支撑,奥迪当年在国际金融危机重压下的命运难以想象。直到现在,中国依然是奥迪全球市场最强劲的增长来源。”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8月发布报告显示:97%的受访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盈利,中国仍然是大多数受访企业优先考虑的市场。该委员会主席艾伦表示,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在中国的美国企业希望扩大发展,更多的美国企业愿意到中国投资,“因为中国充满机遇”。

  倪杰瑞认为,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与世界共同分享机遇。“中国不仅为非洲带去了投资,更带去了管理经验和创新活力。不断扩大开放的中国市场正为其他国家带来越来越多的机会,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贡献。”

  意大利前总理、欧委会前主席普罗迪指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的实践,将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平衡发展的核心角色。”墨西哥中国商会主席阿马波拉·格里哈尔瓦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惠及世界各国,为各国商品、资本和人才更有效和低成本流通提供了全球化渠道,推动世界共同繁荣发展、帮助各国人民提高生活水平。”

  (本报北京、罗马、首尔、墨西哥城、华沙、马德里、莫斯科、约翰内斯堡、柏林、华盛顿10月16日电 记者 颜欢、韩硕、叶琦、马菲、刘旭霞、于洋、姜波、屈佩、李滢嫣、冯雪珺、吴乐珺)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