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地方 • 正文

八国外交官积极评价新疆发展及去极端化举措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8国常驻日内瓦外交官参访新疆 积极评价经济社会发展及去极端化举措

  应外交部邀请,8月28日至9月1日,也门、赤道几内亚、莫桑比克、赞比亚、科特迪瓦、南非、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8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主要官员代表团参观访问新疆,深入乌鲁木齐、和田、喀什的社区、学校、产业园、清真寺、扶贫企业、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等考察并与各族群众互动交流。
  参访团成员积极评价新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脱贫攻坚及去极端化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认为新疆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参访团28日飞抵乌鲁木齐后,乘坐地铁从机场到市区,先后参观了保留古老工艺又融合现代科技的中亚黄金宝玉石产业园,生产可降解绿色环保包装膜的新疆莱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参访团成员对乌鲁木齐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赤道几内亚常驻日内瓦代表拉扎洛告诉记者:“我于1992年至1998年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留学,当时只知道新疆是个又远又落后的地方,现在看来,乌鲁木齐与中国其他大城市没有什么差别。”
  在乌鲁木齐市固原巷社区,参访团参观了社区群众日常生活并与老年歌舞队共同跳起欢快的新疆民族舞蹈。在了解到固原巷社区由维吾尔、回、哈萨克、汉等9个民族5000多人组成,各族居民互助互爱的众多事例后,赞比亚常驻日内瓦代表玛莎说:“我感受到乌鲁木齐各族居民在一起生活很融洽。”
  眼下,新疆正值旅游高峰期,参访团相继参观了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和田夜市、喀什老城等著名旅游景点。南非常驻日内瓦代表团副代表内莉亚对新疆馕文化以及各种特色水果充满兴趣。她说:“新疆是个好地方,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和田、喀什两地是深度贫困地区,参访团对和田地区洛浦县食用菌“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扶贫模式、北京援建洛浦县幼儿园以及喀什地区疏附县吾库萨克镇7村村办服装厂进行了考察。莫桑比克常驻日内瓦代表阿马德乌希望新疆先进的扶贫技术和模式也能推广到非洲。
  在参观了和田地区墨玉县普恰克其乡的桑皮纸工坊、和田市吉亚乡阿孜乃巴扎村艾德莱斯丝绸厂、喀什地区疏附县民族乐器村后,内莉亚认为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
  参访团还参观了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新校区、和田市加买清真寺和喀什市艾提尕尔清真寺。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阿不都热克甫·吐木尼牙孜向参访团介绍,新校区由政府拨款2.79亿元于2017年建成使用,可容纳培养学员1100人,比老校区增加了8倍,教学楼、清真寺、宿舍、健身房、图书馆等配套齐全,学员还享受国家助学金和伙食补助。也门常驻日内瓦代表阿里表示,这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保护。
  在乌鲁木齐参观新疆重点暴恐案例展时,得知自上世纪90年代起,境内外“三股势力”在新疆策划并组织实施数千起暴力恐怖事件,造成大量无辜群众伤亡,玛莎流下了眼泪。她说:“恐怖分子手段残忍,连无辜的老人和小孩都被毫无人性地杀掉,新疆应该对恐怖主义保持现有的打击措施,维护社会稳定。”
  阿马德乌表示,莫桑比克也发生过类似残忍的事件,虽然不同国家对恐怖主义的定义不完全相同,但中国从国情出发采取的反恐措施是必要的。中莫应该在打击暴恐方面加强合作,共同为本国人民营造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一些西方国家不认同中国反恐取得的成就,但是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也应该来中国看看,眼见为实,正视中国取得的成果。
  在和田县、喀什市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参访团成员和学员、教师面对面交流,了解课程设置、日常生活、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情况。参访团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对喀什地区疏勒县从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结业的25岁学员麦合穆提江·穆沙江进行了家访。
  麦合穆提江·穆沙江曾是一名感染宗教极端思想还斥责父母为异教徒的无业青年,通过10个月培训,他如今成为月工资达3000元的塑钢门窗厂工人,半个月前还结婚了。得知他的转变,津巴布韦常驻日内瓦代表团副代表查尔斯·齐施瑞与麦合穆提江·穆沙江握手并鼓励他:“我为你的转变感到高兴,希望你以后更加孝敬父母,人生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访团团长阿里表示:“这次访问新疆很有意义,中国有权捍卫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社会安全,我们更加理解中国政府打击恐怖采取的各种措施。贫困和恐怖有很大关联,一个暴恐频发的地方没有办法让人民过上富裕安稳的生活,所以有必要采取教育培训等方式打击恐怖主义,希望中国继续保持下去。”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3日电)

责任编辑:钱一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