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摘要】互联网时代我国粉丝电影的发展迎来了一段繁荣期,但仍存在片面追求票房与话题热度但影片质量低下、盛行制作方式与运作逻辑扰乱行业气氛等问题。就此,本文拟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粉丝电影 发展困局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6月(下)P52-53
伴随着我国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电影产业,电影本身的商品属性被不断放大。越来越多的电影制作方单纯为了商业利润拍摄影片,为迎合市场品味和收获高票房,在电影选角阶段、制作阶段乃至宣传阶段,集中火力围绕当红偶像明星的拟写剧情,设计人设,炒作新闻。由此,电影成为当红明星的纪录片,为此买单的则是当红明星的大批粉丝。在这种行业背景下,大量粉丝电影应运而生。
互联网时代粉丝电影的发展困局
粉丝电影是在消费主义社会中,伴随着电影商业化趋势发展起来的一种主打粉丝群体的新型商业电影类型,本质在于消费当红明星粉丝的购买能力。互联网语境下,粉丝电影虽然涨势凶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片面追求票房与话题热度但影片质量低下
粉丝电影的营销策略一直为人称道,其基础的配置是上有当红偶像明星自带光环,下有社会化媒体营销炒作包装,中间还有各家粉丝自主应援,三股势力协同共振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面化包装与推广。
粉丝电影利用当红明星偶像坐镇片场,迎合粉丝观影心理和观看品味设计剧情,施展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进行包装与炒作,以上运作理念和操作逻辑对于只追求短期高票房和热议话题等利益是足够的,但却是短期的、不长远的。无论是哪种类型,哪个题材的影片,唯有好的内容,才能维系甚至提升电影在大众中的接受程度和喜爱程度,才能促进和协助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2.盛行制作方式与运作逻辑扰乱行业气氛
目前,粉丝电影行业年轻化的跨界导演越来越多,他们大都没有受过完整正规的导演训练,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影片的理解仍不够深入,很多时候对影片拍摄都是立基于个人以及团队对剧情的合理想象。
除此之外,粉丝电影过度依赖当红偶像明星的流量召唤能力,因此,一部电影中大部分的预算几乎都用于支付当红偶像明星的参演酬劳。观照粉丝电影本身的低成本特征,运行资金中只剩下极小的部分用来支付剧本价值、拍摄制作以及后期剪辑。电影制作的核心环节缺乏资金的支持加剧了粉丝电影粗制滥造的特征。
目前,我国众多院线电影大多需要经过电影院发行,到达受众,实现收益,然而院线电影的排片量是有限的,如果恰逢排片集中的时间段,很多电影都面临着无法触达受众或者无法充分曝光的危机。粉丝电影的涌起实际压缩了国内众多文艺片纪录片的放映空间。
3.过度商业化与娱乐化导致价值观引导性变异
粉丝电影作为我国电影行业创新发展的一项新实验和新产品,牢牢树立了“受众中心论”的旗帜和“明星中心制”的理念,充分尊重了受众的兴趣爱好,着重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现世俗娱乐的主题,与以往传统影片所强调的加固社会价值和提升艺术审美的任务渐行渐远。
美国传播学家伯格纳认为,在现代这个处处充斥着媒介的社会,大众媒介的影响时时刻刻萦绕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并且带有强烈的倾向性,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甚至改变我们的想法和行动。当今的媒介语境下,电影充当着人们日常媒介的角色。这其中,粉丝电影更是人们所接触电影的常规类型,角色越重要,责任就越沉重,粉丝电影的内涵升级和价值回归越迫在眉睫。
4.兼具不确定性与消耗性致使长远发展受限
粉丝电影目前的“野蛮生长”模式必定是不长久的。原因有两点,首先是粉丝电影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首先表现为其所过度依赖的当红明星发展势头的不确定性,明星热度、明星流量、电影票房这三样在粉丝电影运作中是绝对绑定的。其次在于未来受众、未来市场对于粉丝电影接受程度、追随程度的不确定性。目前粉丝电影基本模式和拍摄题材越来越趋同,受众疲倦心理甚至逆反心理正在潜伏酝酿中。
第二是粉丝电影的消耗性,这种消耗性也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偶像明星的消耗,当红偶像明星由于身上所携带的巨大流量往往处于被争抢状态,疲于奔波于各个片场饰演一些千篇一律的角色。其次,粉丝电影对整个电影市场的消耗在所难免,偶像明星的形象难以提升,影院排片对其他类型影片发行空间的实际压缩,对电影受众的过度迎合使其丧失辨别力和审美能力,以上问题的产生不利于整个电影市场的良性运转和长远发展。
互联网时代粉丝电影发展的应对策略
1.重视内容为王与模式创新,提升影片内涵立意
我国粉丝电影的发展面临“外患”与“内忧”。一方面,虽然目前我国仍然采取电影配额制,结合国产和进口电影分时段放映制度和影院国产电影排片比例规定制度,共同构成对国内电影产业的保护。然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制度保护到期和国内佳片短缺的形势将越发明晰,国产电影势必要投入到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业界和学界对于粉丝电影粗制滥造、质量低下的争议不绝入耳,粉丝电影题材扎堆、剧情雷同的同质化现象也十分严重。在国外,粉丝电影不光涉及青春与爱情这类题材,战争、科幻、公路、动作、冒险、悬疑、恐怖等类型也非常热门。随着社会大众知识文化的提升和艺术审美的提高,我国粉丝电影的发展应该努力扩展拍摄题材,提升质量水准,在国内外竞争中获得优势,实现长足发展。
2.优化艺术水准与行业气氛,打造精品粉丝电影
决定一部电影质量高低的两大因素在于电影本身的社会价值与艺术水准,要提升粉丝电影的社会价值与艺术审美,优化电影产业的行业气氛,从导演层面上来说,粉丝电影的导演执导一部片子不能仅仅依赖热门IP以及自身人气,不能仅仅凭借个人对影片的“合理想象”谋篇布局,粉丝电影行业欢迎有新想法的年轻导演施展拳脚,但是前提是要保证其专业性。从资金分配上说,一味将重头放在邀请大牌明星和炒作娱乐话题上终不长久。从整个大环境上说,除了演员本身对自我职业的觉醒之外,国家相关行政单位以及电影行业的相关产业链应该优化商业粉丝电影所占电影市场的份额,优化电影院线的排片制度,在遵循多元开放的基础上确保为多种类型的电影触达观众减少障碍。
3.背负社会责任与受众期待,加强正向价值观引导
本质上而言,粉丝电影是电影行业的一种“抄近路”模式,遵循着“明星+电影+粉丝”的基本模式,只需要敲定大牌主演,选定热门IP,动员粉丝,炒作话题,一部拍摄周期短、制作成本低、剧情简单、高度模式化的影片即可出炉,虽不至于低俗无下限但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必须明确的是,在市场化的大潮下,粉丝电影制作者更应该抱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对受众期待负责,不仅要尊重市场和满足受众的“欲知”内容,更要引导和制作受众“应知”内容。具体而言:粉丝电影在选题上不能仅局限于校园、爱情、都市、职场等题材,应该拓宽主题,引导受众关注更多文化、历史、先锋、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内容和人物事迹。其次,粉丝电影应该优化形式和情节设计,花费更少篇幅向受众展示那些剧情过于戏剧化、表演形式过于夸张、人物设计过于空洞的内容,花费更多时间空间展现普通人现实生活的点滴以及合乎常理的个人奋斗故事和人生际遇。在粉丝电影发展的快车道上,电影人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建立正确的认知,秉承正确的价值观,努力拍一些粉丝想看、爱看,市场票房高,社会反响好的粉丝电影。
4.利用新技术新理念,实现粉丝电影可持续发展
当下的人们生活在数字化世界中,全样本或者海量的数据素材唾手可得,加之计算机技术的加持,处理众多错综复杂的数据愈来愈容易。大数据技术的日益完善为粉丝电影拍摄前的受众偏好调查、电影拍摄中的受众期待调查、电影上映后的受众反馈调查提供了更加先进的工具和更加细致的指标,大数据在粉丝电影领域的应用将更加深入、更加细致,势必会将个性化的内容、渠道、形式、体验推行到每一位受众身上。同时,VR、AR技术的发展将使得粉丝受众的观看体验将更加生动、直观性更强,自我把控的感受更为深刻。当然,我们必须意识到的是,只依靠技术手段的辅助始终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粉丝电影目前存在的问题,另外,技术辅助所需要的投入也是巨大的。宏观上行业思维的变革,微观上各个链条的优化组合是更为根本也是更加有效的举措。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智妍咨询集团.2018—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分析预测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R].北京:智妍咨询集团,2018.
[2]廖会杰.国产电影中的“粉丝电影”现象[J].新闻世界.2012(04).
[3]陈磊.西方培养理论及其在中国的传播[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04).
责编/孙李
责任编辑:钱一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