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类专业报担负着教育舆论引导、教育信息传播、教育观点表达的重要任务,其内容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报纸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本文从教育类专业报内容生产的四个维度——原创、深度、专业、社会化视角四个方面分析,指出四个维度的成功构建才能形成报纸的特有风格,同时提出了打造四个维度的策略与路径。
【关键词】教育类专业报 内容生产 四个维度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教育类专业报作为行业媒体,归属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在内容制作方面主要围绕教育部门的中心工作展开,但是,由于在传播上的单向度,传播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随着新闻出版行业企业化运作的转型发展,教育类专业报的改革步伐逐步加大。以往“我传你受”的传播方式发生改变,报纸内容生产者更加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感受,在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的同时,力图有更多的尝试,让报纸更具可读性和影响力。
笔者认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要求,应该从原创、深度、专业、社会化视角四个维度进行教育类专业报的内容生产。
四个维度构建教育类专业报的特有风格
融媒体时代海量信息的涌现和移动阅读方式的普及,使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众多权威的信息源仍来自报纸,所以报纸所具有的一些优势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原创——体现教育类专业报的发现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1]所谓“内容为王”,就是内容是新闻舆论的核心,也是报纸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点。作为教育类新闻的提供方,教育类专业报的内容必须坚持原创,唯有如此,才能体现教育类专业报的不可或缺性,才能留住读者。
《现代教育报》是北京市教委所属的教育类专业报,近年来在原创新闻的打造方面屡有突破。2015年荣获北京新闻奖二等奖的《市教委委员小学课堂“数哈欠”》一文就是源于记者的发现。时任北京市教委委员的李奕到一所小学听课,听课的同时他在观察有没有学生打哈欠,因为他认为打哈欠表明学生没有休息好,可能意味着前一天晚上作业太多,学校的“减负”工作没有做到位。教委委员的这个小举动,被记者看在眼里,记者经过与后方编辑商讨,以此为切入点,小中见大,写出了一篇视角独特的新闻稿。
深度——体现教育类专业报的纵深感。所谓深度报道,是系统反映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本质、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教育行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关系到千家万户。教育政策几乎每年都有变动或者微调,教育现象也时常有新的发展。而如此多的与教育相关的内容,如果仅仅是浮光掠影地加以报道,很难将问题说透说清。作为读者,他们渴望看到对教育政策的解读,对教育问题的透视。作为内容提供方,具有官方媒体背景的教育类专业报,在教育资讯渠道和报道团队等方面更有优势,所以完全可以在深度报道方面有所建树。深度报道也是报纸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重要方式。做好深度报道,必须进行一线采访,用足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看准教育问题,摸清教育情况,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
2018年荣获北京新闻奖二等奖的《现代教育报》通讯作品《北京多区出现生源回流孩子上学不再舍近求远》,是对北京市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成果的梳理。北京市自2014年开始基础教育改革,推行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制改革、名校办分校等方法,逐步实现教育均衡,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越来越多,优质生源回流成为对该政策的最好诠释。记者通过对教育集团、郊区学校、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和多位家长的采访,层层分析,面面俱到,将教育政策写活了。
《中国教育报》于2016年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通讯作品《十几年搬不掉一个“筹”字?》,是记者从全国两会上获知的信息:10多个国家实验室,自十几年前筹建以来,始终处于筹建中。记者遍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高校领导和实验室负责人,写明了为何不能去“筹”的原因,也指出了科技部等相关部门为此事所付出的努力。
上述两个案例对于教育问题都有深入透视,让读者看到了教育政策和教育现象背后的故事,解答了读者的疑虑。
专业——体现教育类专业报的特殊性。教育类专业报区别于其他专业报的根本在于专业性。目前,一些社会类报纸也都有关于教育新闻的报道,但由于读者群的差异性,社会类报纸往往更注重新闻性,看重轰动效应,而专业性方面稍显不足。虽然教育新闻采写看上去门槛不高,但对记者而言,懂得教育规律、熟稔教育政策是需要经过时间的积淀才能实现的。
《中国教育报》于2014年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评论作品《把校舍真正建设成第一避难所》,在专业性方面表现出色。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校舍安全问题在汶川地震之后再次成为舆论的关注焦点。评论创造性地提出了把校舍建成为“第一避难所”的观念。在纵向深度上,评论追踪了1986年以来26部涉及校舍安全的法律和政策,梳理了近30年来的政策走向和话语演变特征,同时采访了抗震减灾、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确保评论观点和评述逻辑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在横向视野上,立足于借鉴美国、日本、智利等国家的制度设计和成功经验,作者电话采访了美国公共政策研究专家,并且委托国外朋友实地采访了美国、日本和智利的校长、学生和公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校舍的建设性策略,论证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可见一斑。
社会化视角——体现教育类专业报的大众化。所谓社会化视角,就是媒体用读者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报道。专业报有时过于强调专业性,在内容表达上会出现佶屈聱牙的情况,这就要求教育新闻要有社会化视角,要把教育新闻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大层面中,在专业化的基础上,透过教育现象挖掘其内在成因、发展和走向。
《现代教育报》于2016年获得北京新闻奖二等奖的作品《北京:今年入学“静悄悄”》,是一篇集社会化视角、原创、深度和专业于一体的新闻。新闻结合政策背景,采访了教育新政之下的家长、校长、教育专家,通过他们的真切感受,指出“择校热”现象已经发生根本转变。这条新闻的标题表明了采编人员对教育新政之下就学走向的一种趋势判断,具有预见性。
构建四个维度的策略与途径
教育类专业报的四个维度,构成了其有别于其他媒体的独特竞争力。在实际操作中,这些独特竞争力的实现,光靠编辑记者的自觉是不够的,还需要站在报社全局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否则,四个维度的实现只会是偶然。
加强舆论引导是构建四个维度的目标导向。“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舆论导向。”[2]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舆论引导,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生命线。对于教育类专业报而言,同样如此。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关系重大。舆论导向正确,则舆论走向正面积极,有利于形成社会共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反之,则舆论走向负面消极,则不利于形成社会共识和社会稳定。舆论导向是一种话语权,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引导舆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要敢于善于进行舆论引导。加强对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敢说话,早说话,会说话,积极回应社会关切。[3]
2017年11月,北京市朝阳区发生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多名家长反映幼儿遭到老师扎针、喂不明白色药片,消息一出,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现代教育报》经过与市教委相关部门沟通后,迅速组织采访,从幼儿园安全大排查、建立幼儿园档案数据库、配备幼儿园责任督学、严格幼儿园师资管理等四个方面,推出了四篇导向明确、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的报道,为消解舆论杂音起到了积极作用。
加强报道策划是构建四个维度的重要抓手。报道策划是在新闻事实基础上所进行的新闻选题及报道内容的策划。报道策划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大胆的推断、独特的角度、周密的筹划是其成功的关键。教育类专业报要想构建四个维度,做出有声有色的报道,离不开报道策划。通常情况下,只有在充分占有教育信息和准确分析教育问题的情况下,才能做出合理可行的策划。这就要求策划者具有较高的教育专业水平。同时,既然是策划,一定是原创、深度和可读性兼备。
《现代教育报》获得2016年度全国教育好新闻三等奖的《京城校长圈呈现新格局》,就是一篇在专业基础上策划出来的作品。2016年,随着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的退休,京城基础教育圈的校长格局发生变化。原先少数几位老校长领跑基础教育界的局面,变成了许多年轻有为的新校长竞相涌现的局面,校长圈由“众星拱月”阶段过渡到“星汉灿烂”阶段。如果没有深厚的专业积累,不了解李烈校长的荣退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是很难做出这一策划的,也很难实现教育类报道的四个维度。
加强媒介融合是构建四个维度的时代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媒体已经覆盖社会的方方面面,全媒体时代已然来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果传统媒体依然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只会使自己陷入更加两难的境地。因此,教育类专业报和其他主流媒体一样,都必须加强媒介融合。只有将报纸内容通过融合媒体联合呈现,才能实现宣传效果最优化。
加强队伍建设是构建四个维度的根本保证。打造有四个维度的教育新闻产品,关键在人。编辑记者的水平不够高,报纸就很难持续性地推出优秀作品。过去讲,记者要成为通才和杂家,而对于教育类专业报记者编辑而言,不仅要做杂家,更要做教育专家。采编队伍要懂新闻,也要懂教育,不仅要提高新闻业务水平,也要研究教育、思考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既立足行业,又跳出行业看行业,获得更高远的视野。
目前,有些教育类专业报推行“首席记者”制,力图以榜样记者的力量推动其他记者焕发出更大的工作动力;也有些教育类专业报鼓励采编人员就读教育专业研究生,以提高其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这些都是加强队伍建设的实质性举措,值得推广。人才是不断推出精彩作品、实现四个维度的根本保证,管理者只有扎实地培养人才、呵护人才,并建立起合理可行的用人机制,才能充分挖掘报社的发展潜力。
(作者:《现代教育报》总编助理、主任编辑)
注释
[1]《习近平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强调坚持军报姓党坚持强军为本坚持创新为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思想舆论支持》,《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7日。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32页。
[3]《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2018年版)》,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66页。
责任编辑:王文钰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