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推荐阅读 • 正文

大数据时代影像视觉构图技能及传播探究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摘要】大数据作为新一代信息系统架构及应用技术,对传媒行业,特别是影像视觉产生深远影响,对构图技能的推广应用提出新挑战,迎来新机遇。牢固树立大数据思维,以影像构图技能和传播为起点,研究影像视觉信息传播规律,有助于我们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新契机,挖掘新生机,拓展新平台,实现新闻影像作品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关键词】大数据影像视觉  构图技能  传播探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进入新时代,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一切,许多发展变化不可预知,但互联网未来两个显著特点是大家公认的,一是数据化;二是可视化。为此,我们必然抓住两个关节点,即在数据和可视上下功夫。一般而言,影像视觉必然要在系统性、科学性、美观性、艺术性上有所遵循,探索其制作技能和传播方式是我们扩展研究的重要课题。
  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及其产业迅速发展,大数据作为新一代信息系统架构及应用技术,逐步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参与我们的产业,对传媒行业特别是影像视觉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对构图技能的推广应用提出新挑战,迎来新机遇。牢固树立大数据思维,以影像构图技能和传播为起点,认真研究影像视觉信息传播规律,有利于我们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新契机,制作新产品,挖掘新生机,拓展新平台,实现新闻影像作品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牢固树立大数据思维才能永立潮头
  1.大数据发展有了规范
  2015年9月5日,我国出台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影响。这是我国归纳统计国内各行业产业发展趋势、定性定量分析未来科学发展各种要素、总结借鉴国外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后,出台的指导和规范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认清形势,积极抢占机遇。当前市场迅速出现了许多大数据培训机构,就是落实这一战略规划的实践。
  2.大数据应用亟待整合
  目前我国大数据建设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现象尤为普遍。工、农、商、学、研、公、检、法等各有各的道,各吹各的调。有的借用国外集团或规范标准收集自己的数据库,存在碎片化、孤岛化等问题。大数据不是孤立的,是有广泛联系的。我国曾相继出台了云计算、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政策规划,从本质上讲,都是大数据的广泛应用。
  3.未来可视影像传播大有可为
  影像信息不可避免将出现大数据精确传播,要求我们“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真正享受数据、制度和创新,推进我国走向数据强国。实践告诉我们,作为融媒体传播,特别是直观形象的影像视觉元素,必须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影像系统进行全方位整合,搭建层次清晰、覆盖全面、内容准确、美观优质的数据影像库群,为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提供精准、高水平的影像视觉服务,进一步提高传媒公信力和美誉度,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目前全国许多影像数据库已经起航,新浪、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大手笔投入,商业网站各自为政,各领风骚,自成一体。官方主流媒体也早已投入,人民日报几年前就成立了人民日报图书馆、人民日报报史馆、中国报业馆三馆集中采集实物及数据资料;新华社、央视等都成立了数据中心,招兵买马收集数据信息,新华社的机器人已经上岗汇集传播信息数据。
  整合制定优质影像视觉作品标准是当务之急
  任何事物都要有其计量标准,才能规范有序发展。影像视觉作品在摄影、摄像、电视电影、平面宣传、立体多维广告等行业,都形成了各自特点的标准规范。应当说,最科学的标准计量应当用数字精准衡量,但当下,对于影像视觉作品还有一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标准,目前大多只能用“主观+具体”的方法衡量。大致有如下几条标准:
  1.真实、客观
  影像视觉作品的真实客观,是指操作者在现场利用工具采集、复制、记录的具体、实在、生动的事物,而不是想象、绘制、截取的信息资料。
  2.全局、精准
  影像视觉作品的全局和精准,就是表现主题意图既要有全部的场景,又要有局部精细的呈现,而不是局部、一角的残缺不全。优秀的影像作品必须在对比中突出所要表现的主题特色。
  3.鲜明、特色
  影像视觉作品的鲜明特色,是指要有明确的政治站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一针见血地反映主题,有倾向性、对比性、反差性的特质,而不是泛泛地、千篇一律的影像。
  4.美感、艺术
  美感和艺术性是优秀影像作品的基本特征,优秀作品必然发掘具有美誉度、美术性、感染力的文化艺术精品,而不是粗制滥造的视觉图像。
  5.规范、共享
  规范和共享是影像视觉作品的基本要求和功能,优秀的影像视觉作品具有一定的行业公认尺度,方便行业分享,能在一定范围内更好地传播推广,而不是随意的、不规范的、不易传送的图像。相关部门应积极推进国家及行业在影像作品规格上的标准制定、产权维护和传递畅通。目前,摄影摄像专业高中端工具大都被佳能、尼康、索尼等日本产品占据,高端工具被德国蔡司、徕卡等品牌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影像视频制作软件也大都使用国外产品,国内产品只占市场很少份额,许多微影视频传播企业大都被国外大资本控股。
  影像视觉构图基本规律探究
  摄影构图就是拍摄者根据自己的主观视觉,运用镜头的成像特征和摄影造型手段,对整个画面进行归纳和总结,表现拍摄者的感官意图。有人说,构图就是有美感地选择和安排物体;也有人说,影像构图就是拍摄者视觉认知的感官展示。
  构图主要有两大要素组成:一是光线,二是影调。点、线、面的结合是构图的基础。摄影构图主要遵循两条原则,即均衡与对称,均衡与对称能够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均衡与对称并不是平均,而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
  主题与感悟是构图的思想,主题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识主观,感悟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倾向。主题与感悟的突出表现,才能表现影像的精神意志及美学享受。下面,我们重点探究构图的几种常用形式。
  1.黄金分割型
  古希腊数学家把一根线段分为长短不等的a、b,使a与(a+b)的比等于短线段b对长线段a的比,即a:(a+b)=b:a,比值为0.618,即黄金分割率。黄金分割构图也可变异为九宫格构图或井字构图。
  2.三角型
  图片中以三个视觉点为基点,安排景物位置,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或多个三角形,起到安定、均衡、灵活的感觉。
  3.S型
  现实生活中的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往往是弯弯曲曲的,这种生活美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其看上去有优美、雅致、韵律感。
  4.对称型
  一般以画面的中线为轴,分为完全对称与不完全对称,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
  5.射线型
  所谓射线是因光或物体排列形成的各种轮廓线,给人以发散的动感。圆形线条可以造成人们的视线随之旋转,射向远方的轮廓线可以给人纵深感。
  6.框架型
  利用前景中的物体边沿,将主题圈起来,赋予主题纵深感。把人们的兴趣点留在照片的边框以内,“圈”住人的目光。
  当然所有构图的基本原则是突出主题,尽可能简单,集中一点。画面的五种构成成分即主体、陪体、环境、前景、背景应当相互有所照应。
  影像视觉作品的拍摄制作与传播
  影像作品制作特点有两个:一是选择角度拍摄;二是后期剪辑。目的就是让图片、视频主题具有最强的视觉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
  1.制订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拍摄影像作品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想要表达什么主题,用点、线、面语言如何构图,采取什么样的影调等,都要心中有数,成竹在胸。同时,要熟知影像作品用途,也就是说拍它干什么?所以必须有职业担当,制订拍摄计划、方法、步骤,这样才能抓住重点、兼顾全面,完成职业任务。如,采购或租用器材要有计划、有目标,要熟知器材的性能、镜头的品质,以及你端稳机子的极限、在什么环节用架子等。老摄影家沙飞说他最爱用1/60,人民日报老摄影家蒋铎说他一般不低于1/4。
  2.抓住现场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每一个现场就是影像人的主战场,要做好充分准备,高度集中,奋力抓取。要突出主题,还要兼顾全场,就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把握全局场面,分步关注细节,用镜头做好记录者。
  3.精心制作
  精心制作分为现场制作和后期制作。一般制作是用张、帧数来计算的,必须崇尚工匠精神,按照要求精工细作,对主题构图进行再度剪裁修正。如果允许,还可对色彩、影调进行修饰。
  摄影实质上是瞬间的视频定格,或者说,视频是连续的摄影。摄影与摄像构图基本一致。视频的拍摄有推、拉、摇、移等连续操作,起幅、落幅一般要稳定2秒钟。其他构图基本相同。
  4.融合拓展
  融合拓展是指拍摄者要发挥全能型采集功能,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FIVI等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开发,体现影像视觉立体传播力。今年全国两会上,各大媒体上演了一场多媒体采编发大战,我们看到,记者左手持录音机、右手持照相机、头戴VR直播机,腰里跨着FIVI,这就是人民日报多媒体记者的标配,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作用因此得以彰显。
  5.搭台传播
  拍摄制作者就是中央厨房。发挥中央厨房的作用,制作相应的作品,向网络、两微一端、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发送推广,提升可视影像一次采集、多渠道发布功能,提升作品的价值延伸。
  建立影像数据库需要把握的重要环节
  1.明确目标规划
  制订影像计划、实施方案、传播体制机制,使之向专业化、数据化、规范化发展。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能猴子掰苞米。
  2.及时整理归档
  对每一个摄制项目要及时进行整合存储归档,尽量标记清晰、技术要素齐全、分类明确细致,做好后台管理,做好原始数据备份。
  3.制作专题发布
  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渠道、介质、软件,定期制作专题专版及时进行发布,提升利用率和流量。经常将比较重要的文件、比较好的作品在媒体通道上晒一晒,求个人气,刷个存在,毕竟我们要跟上这个时代,不能落伍。同时要探索适合自我和媒体特点的传播渠道,专业工匠不能粗糙。
  4.做好开发共享
  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新作为,必须转变观念,与政府、社会、企业等进行多渠道、多层面沟通合作,以大数据的全新理念,融合共享影像资源,合作开发共赢项目,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争取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影像作品价值,实现影像人的中国梦。
  (作者: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报业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参考文献
  [1]刘冰.图形解构[N].中国摄影报,2018-7-20.
  [2]何东仁.摆着拍[N].中国摄影报,2018-7-24.
  [3]李楠.怎样策划一个摄影项目[OL].搜狐文化·李楠工作室,2017-6-28.

  责编/邓应华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8年11月(上)P34-36

责任编辑:邱阳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