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推荐阅读 • 正文

我的目标是把报纸垒到月球上去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2018年9月9日,胡线勤(右五)、陈金伟(左四)、张海生(右四)、巩海江(左三)、罗同松(右三)、王立功(左二)、张骏(右二)、赵财茂(右一)等出席苗世明(左一)集报精品巡展启动仪式  王彦军 摄
苗世明在自己的藏宝库里翻阅报纸   武涛  摄
  一个寻常的阴雨天,苗世明像往常一样,坐在自己的家庭藏报馆内,用手中柔软的棉布轻轻拭去报纸上的微尘,眼神柔和,嘴角上扬,仿佛在护理一件旷世奇珍。窗外的雨声时紧时疏,他全然不受影响。
  在这个创建于1998年6月的家庭藏报馆里,有清朝民国报展厅、“文革”报展厅、新时期报展厅、藏报室及接待室。目之所及,书架、书柜里满满当当全是厚厚的报纸、杂志。徜徉其中,让人有一种回到昨天、触摸历史的感觉。
  考古学中,有“地层”之说。如同文明的遗迹,人类的历史同样是一层叠压一层,在岁月的淬炼下,积淀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心灵地层”,塑造了共同的记忆、文化、品性。“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正是要在历史中发现规律、涵养智识。
  报纸是历史的见证者,收藏报纸就是收藏历史。于此,不仅能让我们明白曾经有过什么样的历史,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历史。苗世明就是这样一位“让历史说话”的践行者,“我希望能尽可能地把我的全部藏品公诸于世,让大家走进报纸世界,汲取知识,查阅资料,通过小小报纸感受百年真实历史。”
  “没有上大学深造的机会,照样能学到广博的知识。人一旦有追求,照样能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今年63岁的苗世明,15岁时便因家贫而被迫辍学,凭着借阅报纸、抄写报纸,学习知识、探求学问,步入业余集报生涯。现已收藏古今中外报刊6万多种、110余万份(册)。2001年5月,其收藏成果被载入吉尼斯纪录大全。

苗世明在自己的报纸陈列馆阅读旧报  武涛  摄
  在他的藏馆内,较早的报纸有明朝万历年间和清朝康熙三十六年的《邸报》,1881年的《申报》,民国五年的《晨钟报》创刊号,《人民日报》创刊号,既是创刊号又是停刊号的《喜》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联合推出的《特大喜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新青年》《向导周报》,中共七大开闭幕式报……每张报纸都用塑料薄膜封着,泛着历史的光泽。“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向多远的未来”。透过这些厚厚的泛黄的报纸,观者可以近距离地触摸历史,看着一篇篇报道,一幅幅历史画卷仿佛在眼前徐徐展开……
  当你一直在坚持的过程中,你就已经看到了有些人一辈子都不可能看到的风景。在苗世明身上,便折射出这种坚持。从1970年开始,他刻苦追求,不断探索,集报与时代同步,不断刷新着自己的目标。
  1998年6月,苗世明在左权县创办了占地220平方米、设有5个展厅、总投资100余万元的华北地区第一个家庭藏报馆——苗世明家庭藏报馆。2003年11月,设有10个展厅,占地1500平方米,总投资1000余万元的中国第一个走向市场的藏报馆——中国珍奇报纸陈列馆在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明清街创建。作为古城旅游“一票通”系列景点,该藏报馆开创了我国藏报文化产业化之先河。
  2008年6月,经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准,苗世明自筹资金20余万元,编辑出版了《苗世明藏报馆画报》(创刊号),赋予静态资源以活力,让不能亲临藏报馆者一睹为快。此外,《三晋都市报》、山西档案杂志、《晋中晚报》分别开设专栏,不定期连载珍稀报刊,借助媒体实现资源共享。
  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第十个中国记者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上,苗世明先后在北京、太原、晋中等地举办专题精品巡展10场次,受众50余万人次,中央领导以及省、市、县有关领导莅临指导。
  2012年,苗世明自筹资金30多万元,设计并制作了中国第一份漆艺屏风报《苗世明藏报》,该报采用优质木材、平遥推光漆工艺,为六联小屏风样式,并由中国收藏家协会监制,成为继金报、银报、竹报之后又一新的异型报,深受藏家喜欢。
  多年来,苗世明以独占鳌头的集报数量、吉尼斯的集报纪录、年均接待百万人次的集报贡献,创下一个又一个奇迹,堪称“华夏集报第一人”。
  回顾40多年的集报生涯,苗世明自豪地说:“我遨游了报海,经历了坎坷,磨炼了意志,学到了知识,取得了回报,丰富了人生,更重要的是,我以一己之力,为新闻事业、文化建设做出了一点绵薄贡献,让大家可以亲近历史,共同捍卫记忆,这是最有意义的。我的目标就是把报纸垒到月球上去。”

苗世明收藏的扇子报    古力  摄

苗世明收藏的世界最小报    古力 摄
  苗世明的集报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人民画报》、香港《大公报》、《澳门日报》、台湾《世界日报》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菲律宾等860余家中外媒体报道。苗世明本人先后被授予“全国百姓学习之星”“中国资深书报刊收藏家”“中国集报家”“全国优秀辅导员”“全国集报成才典型人物”“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十大文化创新人物”“山西省十大藏书家”“山西省跨世纪杰出青年人才”“山西省校外教育先进个人”等60多项荣誉称号。他的藏报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唯一的优秀藏报馆示范馆”“五星级中国集报之家”“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山西省德育教育基地”“全省先进民间组织”等。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每个人都追求成功,然而,还有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就是追求本身。如今,苗世明又有了家国梦想,正在筹划建设我国首个报纸博物馆——“苗世明藏报博物馆”,已由专业设计机构完成了规划设计。
  “筹建报纸博物馆不仅是实现梦想的平台,也是服务社会的手段,有利于尊重历史、捍卫真知、温故知新,将史实与史识结合起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在历史中发现智慧和力量。我打算依托博物馆,运用大数据手段挖掘藏品资源,实现线上与线下结合,努力打造集收藏、展览、研究、预测、互动、服务于一体的‘集报生态系统’。博物馆规划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预算1600万元,设置16个展厅。博物馆建成后,将填补我国没有报纸博物馆的空白,成为我国报纸收藏产业化的里程碑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张独特名片。”苗世明对博物馆建设充满信心。
  (作者:武涛,山西画报社副总编辑;李刚,山西画报社副社长;张文婷,山西画报社采编中心主任)
  责编/魏艳华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8年10月(上)P22-23

责任编辑:戴靖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