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时政 • 正文

赵乐际:在第十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的致词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为新时代凝聚侨的力量 
谱写民族复兴的新篇章
——在第十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的致词
(2018年8月29日)
赵乐际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第十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是进入新时代召开的一次侨界盛会,是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受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委托,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侨联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开创的,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开创的。海内外中华儿女发自内心地敬佩、景仰、拥护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充满自豪,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在这一波澜壮阔的进程中,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响应党和人民的号召,始终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积极发挥独特优势,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为传播中华文化、加强中外交流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科教领域的最前沿,创新创业的第一线,祖国遇到大事难事的关键时,五洲四海的大舞台,到处都活跃着侨的身影,展现出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开放自信的国际形象。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第九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以来,各级侨联组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国内海外并重、老侨新侨并重”和“积极拓展海外工作、积极拓展新侨工作”,全面履行服务经济发展、依法维护侨益、拓展海外联谊、积极参政议政、弘扬中华文化、参与社会建设职能,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推动“亲情中华”、“创业中华”、“侨爱心工程”等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特别是贯彻党中央部署,推进侨联改革,加强侨联建设,侨联组织和侨联干部呈现新面貌。
  事实充分证明,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不愧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侨联组织不愧为党和政府联系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侨胞众多是我国的重要优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作用,高度重视做好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工作,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推进侨联改革、深化侨务改革、做好侨务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侨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侨联改革发展亲自谋划、亲自指导、亲切关怀,极大振奋了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侨联工作者的精神,有力推动了我国侨联事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的侨务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党的侨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新时代侨联工作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这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共同的目标需要汇聚共同的力量,共同的使命需要进行共同的奋斗。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要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发扬光荣传统,勇担新时代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发挥大作为、展现新风采。
  希望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需要更好了解中国。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联系广泛、融通中外,要用丰富的事例、鲜明的视角、生动的语言,让世界充分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要深入学习和积极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解读当代中国的钥匙。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发展理念,阐述中国政策主张,展示中国良好形象,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希望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助力祖国发展,同圆共享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我国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建功立业、报效祖国,舞台更大、机会更多、条件更好。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各尽其能,各展所长,把侨的资金、技术、管理、人脉等优势和资源调动起来、发挥出来,为改革开放增添新的动能,为打赢三大攻坚战献计出力,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牵线搭桥,在追求个人梦想的同时汇聚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为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希望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维护中华民族大义,做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促进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要以侨为桥,以血缘、地缘、语缘为基础,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融洽同胞感情、增进民族共识,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发声奔走、多作贡献。各族人民大团结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旗帜鲜明反对一切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言论、行为和活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希望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要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不仅自己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且要发挥民间往来优势,开展文化交流和文化活动,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广大海外侨胞要发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等中华传统美德,积极融入和回馈当地社会,遵守住在国法律,尊重当地习俗,与住在国人民和睦相处,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和奉献赢得信任和尊重,展示中华儿女的良好形象。无论在哪里,无论走多远,平安幸福永远是家乡亲人的最大牵挂。
  侨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团结凝聚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是侨联的光荣使命。侨联要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的主题,坚持胸怀全局、为侨服务、改革创新,切实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最广泛地团结、引导、服务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党做好新时代的侨联工作。
  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加强侨界群众思想政治引领,持续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形势政策教育,画好侨界团结最大同心圆。要坚持“两个并重”、“两个拓展”,推动“两个建设”,切实履行海外华侨华人社团联谊等职责,发挥民间性特点,广交新朋友,深交老朋友,扩大侨联的朋友圈。要提升为大局服务水平、为侨服务水平,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部署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围绕侨界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开展服务、多办实事。要深入推进侨联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建设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可信赖的团结之家、奋斗之家、温暖之家。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抓好侨联组织党的各方面建设,坚持从严治会,不断提升侨联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广大侨联干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和对侨务干部提出的“当好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贴心人,成为侨务工作的实干家”的重要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实践锻炼,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做到政治上强、作风优良、专业水平高,知侨、懂侨、爱侨,让党放心、让侨胞满意。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党的侨务政策,依法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和海外侨胞的正当权益。要加强党对侨联工作的领导,研究解决侨联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重视关心侨联干部,支持侨联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把那些需要侨联发挥作用、符合侨界群众愿望、适合群团组织特点的事情交给侨联去办,为侨联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与新时代同步伐,与人民齐奋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戴靖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