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旅游 • 正文

《延禧攻略》《如懿传》热播 延禧宫成故宫游重头戏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清宫剧热播带火延禧宫延禧宫门外游客排起长队

延禧宫门外游客排起长队


宫内的灵沼轩系一西洋建筑

  近日,宫斗戏《延禧攻略》《如懿传》接连热播,吸引不少关注。剧中几位主要角色的住所也因此引发游客好奇心,成为故宫游的热门景点。8月21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东西六宫当中并不“出众”的延禧宫,游客比往年增加了许多。不少游客均表示,自己正是因为看了电视剧,才“慕名而来”。

  延禧宫成故宫游重头戏

  昨天下午,北青报记者赶到故宫时发现,位于东六宫的延禧宫门口已经聚集了大量游客,一度需要排队才能进入延禧宫参观。一名在延禧宫附近值班的故宫工作人员称,延禧宫在东六宫中属于比较偏僻的一宫,古代也多次发生火灾,并不算很受人“待见”,前些年开放之后,游人也不是很多。但随着《延禧攻略》的热播,延禧宫变成了故宫的热门景点,“其实延禧宫内有很好的展览,灵沼轩也是一段传奇历史的见证,电视剧的热播能够让更多的人来这里参观,了解历史和文化,真的是一件好事情。”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在延禧宫门口排队的游客中不少人都是“慕名前来”。从山东来北京游玩的林女士说,自己是看过《延禧攻略》之后,专门来北京看延禧宫的。“延禧宫的样子和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样,没想到是一个西洋式的建筑,我一开始觉得不可思议,后来看了延禧宫里面的介绍文字之后,了解到了那段历史,也就理解为什么延禧宫变成了这个样子。”

  也有一些游客是在故宫参观的过程中偶然路过延禧宫,但是看到延禧宫门上的牌匾之后,意识到这里就是《延禧攻略》名字的来源,因而停下了脚步。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故宫博物院还专门在延禧宫前竖立了一块标志牌,并在上面发布了延禧宫内主要建筑——灵沼轩的虚拟现实体验二维码,游客扫描二维码后,就可以通过手机全景观看灵沼轩修复后的样子。一名体验过虚拟观看的网友表示,通过对比建筑的原本设计和现存遗址,更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兴衰、时间的更替,“特别感慨。”

  经多次重修重建“变脸”

  事实上,现在的故宫博物院里已经没有剧中延禧宫的原貌。据故宫博物院官网介绍,延禧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东二长街东侧。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寿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又改称延祺宫。直到清代,才改名为延禧宫,并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清两朝均为妃嫔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嫔、成贵人曾在此居住。

  初建时,延禧宫与东六宫其它五宫格局相同,都是前后两进院,前院正殿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室内悬乾隆皇帝御笔匾曰“慎赞徽音”,东壁悬乾隆《圣制曹后重农赞》,西壁悬《曹后重农图》。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后院正殿5间,亦有东西配殿各3间,均为黄琉璃瓦硬山顶。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的一场大火,开启了延禧宫此后多灾多难的百年历史。这次大火烧毁了延禧宫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殿等建筑共25间,就剩下宫门。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有人提议复建,但未能实现。宣统元年(1909年),延禧宫原址上开始修建一座西洋式建筑,自此面貌全变。

  1917年张勋复辟时,延禧宫北部被直系部队飞机投弹炸毁。1931年,故宫博物院将其改建为文物库房。

  专家

  影视剧和历史要区别看待


  据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讲师宋瞳介绍,在中国的史料中,很少有关于嫔妃的详细记载,因此历史上令妃是否居住过延禧宫也很难有明确的答案。

  宋瞳告诉北青报记者,清朝对妃嫔宫殿的居住没有什么限制,一个妃子并不一定就对应一个宫殿,住所更换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令妃住过延禧宫也很正常,既然电视剧剧本这样写了,大概也是经过考证后的,没有必要纠结令妃有没有住过。”

  近年来,除了《延禧攻略》之外,清宫题材的电视剧层出不穷。为了增加戏剧效果,难免会出现一些与史实不符的剧情,清宫戏也因此经常被批评有“篡改历史”的嫌疑。

  对此,宋瞳表示:“影视剧就是影视剧,它是属于艺术范畴的东西,是一种文学创作,有其所特有的艺术方面的要求,这个不适合去拿任何历史方面的要求去要求它。你不可能让他们照着历史书去拍剧,也不可能让我们用剧本去教历史,这是两个层面的东西,只不过用的题材一样而已”。文并摄/本报记者  孔令晗  屈畅

责任编辑:邱阳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