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制造 • 正文

汽车电动化进程或加速,天齐锂业收购SQM布局未来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经济参考网

  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已成为广泛共识,而随着传统车企开始在电动汽车领域发力,这一进程正逐渐加快。正是意识到这一发展趋势,全球锂资源巨头天齐锂业今年以来加快了锂资源整合的步伐,其中收购智利化工矿业公司(SQM)股份被认为是布局未来的重要一步。目前各方面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以确保此次关乎未来的收购交易顺利完成。

 

  传统车企发力 电动汽车发展有望加快

  近年来,在中国和欧洲市场的带动下,全球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在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双重压力下,预计未来全球电动汽车仍将维持高速增长。国际能源署(EIA)此前发布的《2018全球电动车展望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300万辆,2030年更是将接近1.3亿辆,而2017年这一数字为370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包括奔驰、宝马等在内的传统车企也开始陆续在电动汽车领域发力。日前,宝马汽车公司宣布将在匈牙利新建一座用于生产电动汽车的工厂,年产量可达15万辆,而在此之前宝马同宁德时代签订了高达310亿人民币的订单,未来几年,宝马将从宁德时代大量采购锂离子电池用于其全新的电动车型。与此同时,宁德时代也顺应市场需求,投资18.7亿人民币在德国设立电池生产基地及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未来将为宝马、大众、戴姆勒、捷豹路虎等传统车企供应动力电池。

  在天齐锂业总裁吴薇看来,传统车企发力新能源汽车领域将带来制造能力的极大提升,一旦面向大规模乘用车消费市场的车型由风险承受力更大的传统车企推出,电动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将得到大幅提升。

  吴薇表示,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材料,届时市场将会更加关注优质锂产品的来源、锂资源回收以及谁能在恰当的时间扩产满足市场需求等。事实上,天齐锂业今年刚刚新增一项电池回收技术专利,该技术能够提供一种低耗、高效的回收正极材料的方法,一步制得合格的正极材料。
 

  收购SQM布局未来

  正是基于对全球锂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持续看好,天齐锂业于今年启动了对SQM公司的收购。交易完成后,天齐锂业将共计持有SQM公司25.86%的股权。

  SQM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碘和硝酸钾生产企业、领先的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生产商,特别是其位于智利阿塔卡玛(Atacama)的盐湖资产是全球范围内含锂浓度最高、储量最大、开采条件最成熟的锂盐湖。根据SQM与智利经济部下属生产促进局(Corfo)达成的增产协议,SQM有条件获得Atacama盐湖额外34.96万吨锂金属的开采额度,加上1993年原协议所剩余的6.48万吨,SQM目前总计具备41.44万吨锂金属的开采额度,折合碳酸锂当量220万吨。

  SQM公司资源禀赋优越,企业营运经验成熟,当前盈利来自多个业务板块,且不同业务板块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冲性,整体抗风险能力强。通过收购SQM公司股份,天齐锂业将受益于SQM稳定的盈利能力及可观的现金分红。

  兴业证券认为,坐拥优质资源是公司最重要的护城河,天齐锂业以锂辉石提锂为重心,同时入股SQM,将在未来市场上具备规模、成本、品质的综合竞争优势。
 

  多措并举保障收购顺利实施

  公告显示,天齐锂业本次收购需支付的资金总额约为42.26亿美元。其中,中信银行(国际)有限公司承诺提供10亿美元融资,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行承诺提供25亿美元并购贷款。

  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中信银行牵头的境内银团为公司提供的25亿美元并购贷款符合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的相关规则,在与天齐锂业收购项目合作中,中资银行表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和专业、高效的服务意识。

  为推动SQM股权收购交易,天齐锂业及全资子公司天齐鑫隆将为本次交易的两家SPV公司提供担保,待交易完成后,天齐锂业此次交易所取得的SQM的A类股票中的71.43%、28.57%,将分别为上述两份银团贷款提供股份质押。

  此外,天齐锂业还考虑采用多种融资手段解决购买资金问题。一方面,天齐锂业正积极推行H股发行融资并对此充满信心,如H股成功发行将偿还部分并购贷款和境外融资资金,降低资产负债率。另一方面,天齐锂业还将进一步发挥财务预算在资金管理中的作用,加强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对现金流量、融资风险的预测和管理,确保公司在不利情形下拥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债务。另外,天齐锂业尚有部分资产可用于抵押或质押,尚有未使用的授信额度20.10亿元人民币,以及0.75亿美元、已获注册但尚未发行的各类融资工具余额为33亿元人民币,必要时公司可利用这些融资额度缓解可能面临的流动性压力。

  天齐锂业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交易为现金收购,短期内对部分财务指标产生一定程度负面影响,但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持续盈利及抗风险能力都有长期的积极推动。同时,天齐锂业已经可以通过各类融资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港股IPO来降低财务影响,恢复到健康、稳健的财务结构。

责任编辑:邱阳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