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房产 • 正文

整治楼市乱象不能留“死角”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整治楼市乱象不能留“死角”
 

  今年以来,楼市调控力度不减并取得较好成效。展望下半年,楼市调控应坚持“房住不炒”基调精准施策,对操纵房价房租、捂盘惜售、哄抬房价、违规提供“首付贷”、房地产“黑中介”等楼市乱象,要加大治理力度,惩处违法违规行为。

  目前来看部分热点城市仍存一定的房价上涨压力,如果再加上某些违法违规乱象的“推波助澜”,则有可能放大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和风险。短期来看,应加大对楼市各种乱象的惩处和整治力度,力求不留“死角”、精准打击。

  加大对“囤地炒作”现象的排查和惩处,从供给端缓解楼市供需矛盾。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延迟开工、竣工,甚至“囤地”数年,这类情况会加剧市场供需矛盾,推高房价上涨预期。有关部门应及时跟进住宅用地出让合同执行情况,重点是按时开工、竣工情况和出让价款缴纳情况等。针对切实存在“囤地炒作”的房企应予以查处。

  打击违规销售、捂盘惜售、变相加价、一房多卖、霸王条款、价格欺诈等乱象。某些房企通过“精装房”等手段达到涨价目的,监管部门应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并通过建立企业诚信“黑名单”,使其以后在拿地、预售许可等环节受到限制。

  各地要切实履行房地产市场监管主体责任,切实落实调控政策。南京、杭州等地近期出台“摇号买房”政策,目的是缓解新房与可售房源及开盘销售房源供应的不平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滋生了“打招呼”、“摇号费”等违规乱象,“摇号买房”的公正公平受到老百姓质疑。对此,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地方稳定房地产市场工作的评价考核和约谈问责,对于落实监管不到位的主体要问责。

  打击参与楼市投机炒作、发布不实房源和价格信息、阴阳合同、侵占客户资金的房地产中介及其他机构。此前一段时间,在房价热点城市,房地产中介通过炒作“学区房”等噱头谋取利益,市场上出现了假离婚、假结婚、“过道学区房”等怪相。同时,个别区域“以企业名义炒房”引发市场关注。对于这类乱象,监管部门应予以严厉打击。针对房地产中介机构的监督和排查应成为常态,对于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机构“组团”炒房不能纵容。

  在保障居民合理的住房需求的同时,应对违规提供“首付贷”等乱象零容忍。近期部分二三线城市出现首付分期、首付贷案例,除一些第三方平台机构外,也不乏大型房企的身影。个别机构协助本来没有首付款的购房者以办理“消费贷”、“经营贷”、“个人信用贷”、“房抵贷”等方式套取资金,作为购房首付,无形中放大了房地产金融领域的风险。监管部门近期已开出针对个人贷款被挪用进楼市的罚单,接下来应加大排查惩处力度。

  在建立多渠道保障、多主体供应、租售并举住房制度大环境下,“房住不炒”理应深入人心。为彻底消除楼市调控的“死角”,除在供给端调整土地供给,建立房价地价联动机制外,打破固有土地财政模式、逐步开征房产税等也亟待研究推出。

责任编辑:邱阳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