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社长朱志和看来,对于地市党报来说,这句话就意味着:移动优先、媒体融合、提升手段、创新传播。
2017年,这份诞生于烽火硝烟,以“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为最大办报特色的报纸,从今年年初开始打了3场“硬仗”。加强策划,加大投入,加快步伐,走出一条从平台建设到深度融合的新路。
集中优势资源发力平台建设
在写作题目栏中输入“津巴布韦、总统”两个关键词,点击开始,伴随大屏幕上光标笔的移动,写稿机器人便开始“努力写作,正在思考中”,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一篇相关的800字消息便跃然“纸上”。
这是《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新投入使用的融媒体指挥中心大厅参观时所看到的一幕。据了解,这个不大的指挥中心有6个方面职能:舆情分析研判、重大主题策划、新闻线索交流、及时宣传提示、采编人员调度以及新闻业务考评。
“整个投入不到400万元,最大特点是简便、经济、实用,为各媒体平台在物理空间上实现零距离统一指挥调度提供了保障。”朱志和介绍,在参观了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以及借鉴了多家兄弟单位的实践后,报社从实际出发,建成了现在的融媒体指挥中心大厅。H5工作室、直播工作室、融媒体访谈室……几乎现在媒体融合的所有“标配”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从实际出发,一直是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在媒体融合道路上所秉承的理念。
今年年初,在市委主要领导直接指导下,盐阜大众报新闻客户端1月上马建设,二、三月在全国、全省和市两会宣传报道中试运行,4月正式上线,目前下载量70万。“下一步,我们要靠市场机制运作,靠优化栏目设置、新闻质量提升、线上线下活动,努力扩大用户规模,争取通过两三年的努力,下载量实现翻番,达到150万以上,建成全市率先、全省领先、全国有影响的新闻客户端。”朱志和说,其目标是实现全市党员干部手机用户全覆盖。
此外,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代维的微信公众号“盐城发布”,经过数月努力,清博指数在江苏13个设区市排名中,也上升为第二方阵排头兵。
系统性改革激发化学反应
“媒体深度融合,物理空间很重要,化学反应更重要。”在朱志和看来,所谓化学反应,就是对采编机构和采编流程实行颠覆式、根本性的改革,各媒体平台原来独立运行的采编机构一律取消,全新打造融媒体“4+1”平台。
在机构重组中,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突出四大中心设置——融媒体的指挥中心、采访中心、发布中心、运营中心。在人员调整中,突出三个方面考虑:所有采访岗位的职能,一律按照全媒体记者的要求进行配置,通过公开竞聘和双向选择,所有选配任职的记者,都要为集团各媒体平台供稿,并列入月度和年度考核指标;所有编辑岗位的职能,原则上负责同一专业、同一内容在各媒体平台发布的编辑工作,发展方向是做融媒体编辑;坚持移动优先,采编人员安排向新媒体倾斜。
“总体来看,从事新媒体的编辑人数超过传统媒体,这是历史性的变革。”朱志和说道。
在流程再造上,该集团依托融媒体指挥中心大厅,严格坚持“大三会”(月度宣传工作会、每周采编协调会、专题报道策划会)“小三会”(采前会、平台发稿会、稿件质量日评会)和“三审三校”制度,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的发稿次序为:网端—“两微”—报纸。报纸出版是最迟的,但却是综合报道,更有深度。
在此基础上,该集团也正在建设融媒体六大系统:指挥调度系统、新闻采集系统、新闻编辑系统、新闻发布系统、舆情分析系统,以及数据云系统。
不能不花钱也不能瞎花钱
“与5年前相比,新闻媒体的协调性更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更强、推送的内容更多、新闻稿件的品种更丰富、传播的范围也更广。”朱志和坦言,经过十九大融合传播的实践,该集团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移动优先、媒体融合的甜头。在他看来,媒体深度融合,路在脚下。对于地市级党报来说,可以有更理性的思考和实践。
比如,融合要实事求是,走经济实惠的路子。要根据自身财力状况,既不能不花钱,又不能瞎花钱。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总投入不到800万元的融媒体建设,做到了既实惠,又实用。
“既然要融,就必须走真融深融的路子。”在朱志和看来,机构重组、人员调整、流程再造是关键。如果各媒体平台还是各自为政,就很难收到1+1大于2的融合传播效果。同时,要做优内容,走产品制胜之路。要更好地把握正确导向,包括政治导向、用户思维,要更加注重融合传播。各个媒体平台要协调行动,形成合力,要集中骨干力量,加强策划,打磨精品。
此外,“媒体融合还要循序渐进,走逐步完善的路子。”用朱志和的话说,跨进融媒体新时代的门槛,一切都还是试运行、磨合期。以问题为导向,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将推动集团融合发展迈入更高阶段。(赵新乐)
责任编辑:戴靖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